寒露已过防秋病
滨医附院中医科王慧凯提醒市民:暮秋时节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2015年10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8日讯(记者 张牟幸子 通讯员 王慧凯) 国庆节后上班首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寒露”到来。寒露以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正如谚语“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提醒大家可以把凉鞋、短袖等洗干净并收拾起来。根据四时养生中强调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寒露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寒露饮食养生
  “寒露”时节容易出现秋燥症状,因此,要多吃些梨、银耳、百合等,早晨起床后喝杯蜂蜜水。滨医附院中医科医师王慧凯表示,天气由凉转寒,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因此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以适应秋乏,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柑橘、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的代谢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打打球、练练拳、跳跳舞等,都能有助于摆脱秋乏困扰。”
  王慧凯还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不过现在也是柿子最好吃的季节,“要注意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同时也要勿贪吃柿子,多吃易得胃柿石症,最后要动手术才能治疗。”
寒露养生防秋病
  寒露后温度会下降很快,体弱者特别是老年人的身体耐受力弱,适应性差,在此季节,很多疾病会纷至沓来,因此应有养生防病的意识,王慧凯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加强自我保健:寒露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如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或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就可能发生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可以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少食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饮食结构要以清淡为主,“滨州沾化是冬枣产地,冬枣好吃,但是也要慎食,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记者了解到,在晚秋时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同时极易出现心脑血管血液循环的障碍。王慧凯介绍,秋季气候凉爽干燥,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对健康人来说,这也许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预防秋季感冒受寒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寒露养生重精神
  精神调养是寒露养生的重点,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除此之外,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节气变化,保证健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