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开发齐文化带动淄博旅游
专家建议:旅游主管部门应扮好“媒人”角色,统一规划形成品牌
2015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游客前往潭溪山景区游玩。 (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超 
  今年“十一”假期是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实施的第一个黄金周,淄博不少景区游客不到最大承载量一半,景区远远没有“吃饱”。从数据上看,淄博接待游客数量每年都在增长,旅游收入也是节节高,但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旅游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淄博旅游面临的缺少品牌、难形成合力等问题仍亟待破解。

结束“满天星”状态 建设龙头景区
  “满天星”状态下的景区不利于淄博旅游对外形成合力。而要结束这种状态,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在景区开发、营销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用政策或奖励引导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搭台、景区唱戏,旅游主管部门一定要起到统领和指导作用,整合规划全市旅游资源,特别是要重点建设几个龙头景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要论龙头景区,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齐文化,山东省旅游局把齐古城建设列入了山东旅游重点项目,该项目也已经喊了多年,但是现在推进仍然缓慢,市场化运作并不理想。蒲松龄故居等景点也受到拆迁、资金等局限开发并不充分。
  近年来,淄博提出了“齐风陶韵·生态淄博”的旅游品牌口号,但是宣传营销效果却并不明显。旅游主管部门也表达了他们的无奈,淄博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是污染,很少把淄博和旅游联系在一起,而要扭转这种印象并不容易。
  淄博市旅游主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了淄博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规划建设一批大的旅游项目。

避免各自为战,对外统一营销
  截至2014年底,淄博建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0家,其中4A级景区13个、3A级景区21个、2A级景区16个,这些景区分散在五区三县,而这些景区之间存在距离远、相互间缺少联动等问题。
  周村古商城景区相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淄博的各景区应该互相合作、加强互动,而不是各自为战。“比如古商城是历史文化景区,可以和原山或者鲁山这种自燃景观景区联合,推出一条线路,这样就把两个景区串联起来了。”
  山东大学旅游系主任王德刚曾介绍说,游客精神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旅游参与者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对旅游线路的规划。一味的单打独斗不仅不利于吸引游客,更不能改善旅游体验。
  王德刚建议,作为旅游主管部门,一定要认识到旅游的发展趋势,要从宏观上对本地区的旅游进行规划和协调。比如淄博正在大力推介二三日游线路,这就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协调各景区串在一起,推出几条经典线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外的竞争力。
  在对外营销上,淄博每年都会组织景区、旅行社代表到各地去推介,但是效果待定,而这种推介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一个区域旅游的对外宣传一定要统一,形成统一的形象,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策划统一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聚焦点,提高对外竞争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