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别人的不文明不用太着急
2015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明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不同阶层的人群在碰撞和博弈中形成共识。对于地铁中的不文明行为,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也当戒急用忍,等待时间去改变。
  近日,一男子在上海地铁中因吐痰遭旁人指责,不但没有羞愧之情,反以脏话回应,激起了众怒,最终被一名壮汉出手教训。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壮汉伸张了正义,维护了公共秩序,也有人认为壮汉虽然满足了公众对正义的幻想,但是这种暴力无异于私刑,与吐痰行为一样也应该得到惩戒。小小的地铁车厢如同一扇窗口,从中可以窥见不同人群之间的文明和价值冲突,能否找到底线共识也将影响到社会文明能否平稳有序地提升。
  有心者会留意到,各地的地铁车厢是个比较容易出新闻的地方,仅近期就有多起引发热议,比如南京地铁禁止饮食、杭州地铁拒绝“二郎腿”等。公众之所以热衷讨论地铁文明,是因为地铁这样的场所有着很强的公共性,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各个阶层的面孔,每个阶层的人都想让地铁文明尽可能地符合自己的标准。这就决定了地铁是个容易发生冲突的公共空间。一身尘土的农民工与西装革履的公司职员并肩坐在一起,彼此会保持紧绷的神经,因为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冲突;带孙子的老年人与热恋中的年轻人即使面对面坐在一起,因为代沟太大,听到对方说话都会皱眉头。所以,地铁里的“文明冲突”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怎么应对。
  我们必须明白,地铁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直观缩影。随着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颠覆,但是很多人的习惯和观念还没有及时扭转,加之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不同阶层的人群对社会文明有了不同的标准。有人认为地铁饮食根本就不算问题,上班族趁着坐车的时间急匆匆地填饱肚子,生活的辛苦不是有闲阶层能理解的。至于吐痰和跷“二郎腿”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习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压根就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当然,也有很多与时俱进的人,他们对公共场所的文明有苛刻的要求,像暴打吐痰男子的壮汉对文明的要求已经近乎“洁癖”。
  到过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会注意到,那里的火车或地铁通常都是非常安静的,几乎听不到争吵,更难看到以武力教育别人遵守文明的场面。这不完全是因为当地乘客素质高,更在于他们的社会已经扁平化,蓝领也好,白领也好,收入差距不大,生活方式也很接近,所以公众对社会文明的认识是趋同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现代化还“在路上”,城市化也只是近十年开始突飞猛进,不同阶层之间的“文明冲突”或许才刚刚开始。在漫漫长路上,我们应该学会用淡定的心态看待“文明冲突”,对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要有依法依规应对的意识,如果法无禁止,只能倡导和规劝,却不能以暴力的方式强迫他人文明起来。
  其实,真正的文明本身是有感召力的,比如以前农民很少注重厨房和卫生间的洁净,而现在很多年轻的农民已经开始向城市里的标准看齐,农村的面貌也逐渐改善。经验证明,文明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不同阶层的人群在碰撞和博弈中形成共识。对于地铁中的不文明行为,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也当戒急用忍,等待时间去改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