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圆满结束
山东“新”特质闪耀全国媒体
2015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刺绣工人正在工作。  本报记者 王小蒙 摄
     本报济南10月19日讯(记者 郑帅 王小蒙) 17日下午,“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活动在最后一战泰安站圆满结束,一路走来,“新”字成为全国媒体最深刻的感受。
  在6天时间里,由全国40余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和知名微信公众号、知名博主、理论专家、评论员约80人组成的采访团兵分两路,在济南、德州、菏泽、临沂、泰安以及青岛、烟台、威海、潍坊9个城市深入工厂车间、企业实验室、创客空间、实验田地头……与城市进行了“亲密接触”,“转调创”成为记者们报道的关键词。
  济南药谷里长着人类皮肤的小白鼠、圣泉集团从玉米芯秸秆中提炼出的石墨烯、康平纳集团数字化的纺织印染智能工厂……从泰山脚下到黄海岸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多个“全球首创”让媒体记者们纷纷点赞。在青岛,看海尔集团培育出上百个小微CEO;在威海,新建的韩国商品交易中心和产业园打通了中韩自贸通道;在烟台,中集来福士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正在建造,“大国重器”走出国门布局全球产业链;在德州,融入京津冀大幕已经开启,开放的山东迸发出朝气蓬勃的活力,令采访团成员深有感触。一篇篇生动形象的报道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
  在数天的活动中,“开放”成为采访团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印象标签。
 相关新闻 
从床“走上墙”,纺织品身价翻倍
  从床上走到墙上,纺织品身价立马翻倍,一平米最少能卖20万。在文登芸祥绣品公司,“寸布寸金”的鲁绣工艺品让采访团记者们叹为观止。“要绣成这一幅,得要三年的时间。”在文登芸祥绣品公司,记者们看到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鲁绣成品。像《小鸡啄米》、《荣华富贵》、《梅兰竹菊》等,大多数售价都在10万元以上。
  “从纺织品到鲁绣作品,身价翻倍,变成寸布寸金。”在一幅《春意盎然》双面鲁绣前,文登芸祥绣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胜自豪地说,芸祥设计推出的原创双面鲁绣工艺品,每幅作品市场价在10万元以上。
  王忠胜介绍,最初芸祥和多数家纺企业一样,卖的是床单、台布。但随着出口的低迷,芸绣的利润逐渐压缩,利润率由最高时的20%到2010年降至1%-2%。“淘汰老式设备,陆续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建起2.6万平方米的技术中心。”王忠胜说,鲁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田世科亲自带队,以新技术推动芸祥由传统家纺向艺术家纺转型。2012年,由田世科操针、融合着传统鲁绣技艺和芸祥创新技法的《荣华富贵》双面鲁绣屏风一鸣惊人,摘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桂冠。
  “如今,采用立体绣、文字双面绣、一彩双面绣等特种新工艺技术,融合雕、抽、勒、掺等传统鲁绣工艺,博采中国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王忠胜说。  本报记者 王小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