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莱芜社区行走进方下镇沈家岭村——
千余村民共享民俗文化盛宴
2015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19日讯 (记者 于鹏飞) 10月17日晚,本报联合共青团莱芜市委、大众日报莱芜记者站举办的汇源·首座和谐莱芜社区行大型文艺汇演走进莱城区方下镇沈家岭村明珠园小区,来自莱芜长勺说唱艺术团的演员们为社区居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俗文化盛宴。这是2015年度和谐莱芜社区行的第八站。演出当晚,小区广场上被居民围得水泄不通,居民观看节目的热情高涨,活动现场还吸引了其他社区的居民来一睹演员精湛的表演。
  整场演出在舞蹈《祖国你好》中拉开序幕,六位手持扇子、穿着亮闪闪服装登场的团员翩翩起舞,配合着优美的旋律,抒发了群众对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无限依恋与挚爱之情,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观众。接下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渔鼓”传承人王道友表演的渔鼓,以独特的唱腔表演了大爱大孝的故事《孝子马约》,凭借高超的渔鼓技艺和抑扬顿挫的曲调,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引得大家连连拍手叫好。“今天我是第一次观看渔鼓表演,真想不到莱芜还有这么厉害的表演形式,与其他节目相比,它更加有特色和文化底蕴,希望这项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老百姓带来欢乐!”村民秦女士对记者说。
  随后,艺术团舞蹈队的成员们向在场观众奉献了舞蹈《四德歌》,她们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分仁、诚、孝、爱四个篇章,展示了大家在“四德歌”健身广场舞中收获的健康体魄和道德熏陶,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来自长勺说唱艺术团社火队的吴俊华带来了社火舞蹈《济公》,在场观众看得非常过瘾。莱芜民间文学研究会会长、长勺说唱艺术团团长李胜华告诉记者,社火表演自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莱芜山口社火’是山口村的传统活动,为村民庆祝大型节日和祭祀活动自发组织形成。相传,该社火团体起源自祭祀龙王庙里的“秃尾巴老李”,老李是莱芜八里沟村人,娶山口村魏娘娘为妻,给山口村带来了年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感谢这位姑爷,村里人以不同形式的舞蹈进行答谢秃尾巴老李的仪式。”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来自艺术团舞蹈一队的于淑玲等带来了舞蹈《映山红》,使得现场气氛安静温馨了许多,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来自艺术团曲艺队的魏传连、耿宪顺表演了小品《赶庙会》,反响非常热烈。艺术团舞蹈三队的宋义芹等奉献了舞蹈《爱情快递》,展现出老百姓青春现代的一面,配合着激情的旋律、唯美的灯光,现场气氛瞬间“嗨”起来。艺术团舞蹈一队的鞠萍等带来了健美操《泰山与珍妮》,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和耳福。在随后的节目中,《三个大妈夸儿媳》、舞蹈《朋友的酒》、小品《盼孙子》等精彩连连,好戏不断。
  接下来,来自汇源·首座的工作人员孟娟献唱了《家和万事兴》,不少台下的观众也跟着哼唱起来,使得现场气氛融为一体。最后,来自艺术团舞蹈队的王俊莲等表演的舞蹈《鼓动天地》,为整场演出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活动结束后,莱芜民间文学研究会会长、长勺说唱艺术团团长李胜华对记者说,艺术团现有戏曲队、舞蹈队、社火队、曲艺队、武术表演队、歌唱队和音乐队。各门类艺人(演员)360人,专业研究创作人员22人。已保护民间传统戏剧90余个,传统曲艺、舞蹈等节目290余个。基本形成了莱芜民间传统说唱艺术挖掘、保护、传承、发展的格局。“整场演出呈献给观众的效果非常棒,每个节目都挺精彩,今后,我将带领艺术团的每一位成员为老百姓创作出更加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节目,在社区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社区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
  “通过媒体搭台、群众参与的方式组织社区文艺活动,不仅能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更能促进邻里、促进社区、促进社会的和谐。我们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也非常支持晚会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今后,我们将共同为老百姓提供更贴心、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沈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国表示。
  此活动由本报联合共青团莱芜市委、大众日报莱芜记者站举办,由汇源·首座冠名,也得到了莱芜华贸盛达雪佛兰汽车、山沟沟花生油、康辉旅行社的大力支持。演出中,活动冠名商汇源·首座还进行了有奖问答,现场观众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也在互动问答环节中收获了丰厚的奖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