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
关爱骨骼健康,拥抱和谐生活
——专访莱芜市人民医院市中分院副院长兼骨三科主任谷增泉本报记者于鹏飞通讯员常永亮马军徐雯雯
2015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聚焦骨骼营养,强调及早防治骨质疏松,为健康骨骼打下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我国骨质疏松疾病防治形势严峻,据统计,骨质疏松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56%,其中女性发病率高达60%至70%;临床漏诊率高达90%,治疗率仅2%,专家呼吁公众关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侵害着不少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健康,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发病早期一般没什么症状,但长期下来,很容易造成骨折。特别是发生在髋关节部位的骨折,患者疼痛难忍,无法行走,部分患者甚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需要由专人护理,不仅自己痛苦,也给家人增添很多负担。为此,“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记者专访了莱芜市人民医院市中分院副院长兼骨三科主任谷增泉,向广大市民普及如何防治骨质疏松,让患者及时了解骨质疏松的症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降低骨质疏松危害,将正确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公众。
  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
当心骨质疏松
悄悄“爬”上身

  据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因骨质疏松的症状发病人数约l亿人。发病率已跃居继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之后的第七位,而6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6%,并发骨折高达12%。骨质疏松的患者,一些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造成骨折,医学上称之为人生最后的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所造成的并发症,都具有很高的致死率,据统计骨折发生后一年内的死亡高达20%,而生存一年以上的患者将有25%落下终身残疾,并且长期对卧床病人的护理,也给患者家属的精神及生活方面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那么,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哪些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存在哪些危害和严重后果?
  谷增泉主任向记者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是没有明显感觉的。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和严重后果。有的甚至翻身或咳嗽都会引起肋骨骨折或椎骨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将对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危害,比如老年股骨颈骨折,会造成病人长期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并发心脑肺栓塞、肺或泌尿系统感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临床上骨质疏松是骨科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引发骨骼疏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绝经期、营养不良、不足的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取、运动不足、体重偏瘦、吸烟和酗酒。”谷增泉主任详细地介绍,其中,有三大因素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一是饮食中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取不足,二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减少,三是缺乏体育锻炼。
  正常情况下,骨的新陈代谢是通过破骨细胞分解吸收旧骨,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来完成骨的形成和吸收动态平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处于骨量蓄存期;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的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吸收大于骨的形成,使骨密度越来越低,当骨密度低于一定标准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为什么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女性也较男性早呢?谷增泉主任解释道,这是因为妇女绝经以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骨量大量丢失,还可能导致严重的骨折,如髋关节、脊柱等部位。脊柱椎体的骨折可使身高变矮、驼背。轻微的弯腰或咳嗽就能引起背部的骨折,引起剧烈的剧痛。
如何补“骨”有学问
合理膳食、体育锻炼
可预防骨质疏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在人们的意识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骨质疏松却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地威胁。为了维护好身体的健康,使自己更好地生活,就应该要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那么,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呢?
  谷增泉主任建议,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测试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谷增泉主任谈到,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患者不能靠自我感觉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应定期去正规医院进行骨密度测试检查,这样有助于了解自身骨密度的变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另外,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谷增泉主任提醒。
摆脱治疗骨质疏松
认识误区
做到“早预防、早检测、
早治疗”

  很多老年人以为骨质疏松和白头发、老花眼一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老年病”。但专家强调,这是一个认识误区。骨质疏松可防可治,只要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9字口诀,就能减少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危害。
  “骨质疏松发病隐蔽,是一个静悄悄的流行病,早期虽然骨头在流失,但是病人却没有感觉和症状,很多病人等到骨折了,才知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麻痹了病人,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谷增泉主任向记者介绍,因此及早到专业诊疗科室就诊并测定骨密度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十分重要。
  另外,很多人认为,单纯吃钙片就能治疗骨质疏松,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人体骨骼的形成非常复杂,需要很多材料和复杂的制作过程,钙剂仅仅是骨骼内的一种成分。治疗骨质疏松关键是调节骨代谢。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补钙治疗骨质疏松,还要通过药物调整骨代谢,治疗骨质疏松。所以,不要被片面的、华丽的钙剂广告所迷惑而放弃药物治疗。治疗骨质疏松必须到专业的治疗骨质疏松的科室咨询,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药物治疗上,谷增泉主任说,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专家简介:
  谷增泉,本科学历,骨科主任医师,市骨科医院副院长兼骨科三病区主任,莱芜市卫生系统保健医学中青年学科骨干,莱芜市人民医院学科带头人。毕业于青岛医学院,曾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和北京大学北京医院骨科进修,师从于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教授,是山东省运动医学会委员和膝关节专业组委员,莱芜市老年骨质疏松学会主任委员,莱芜市骨科学会和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骨科临床二十余年,对骨科常见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脊柱疾病、骨关节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关节镜或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微创手术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或侧弯等技术有深入的研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