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粮增17%,人民币却少花13%
国外粮价低导致进口量攀升,但配额有限对国内粮价冲击不大
2015年1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泰安富世康面粉厂,小麦多是向附近产区收购。 本报记者 刘德峰 摄
     今年我省粮食依旧丰产,前三季度进口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1%。从供需常理来说,粮食总量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因此很多人认为是国际上的低价粮冲击了国内粮食价格。不过记者调查获悉,受配额影响,进口粮的冲击力十分有限,国内粮价下跌主要是因为存量过剩,且下游需求不足。而从长远来看,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矛盾将日益突出,想要突破当前的粮食困局难度依旧很大。
本报记者 李虎                            
我省前三季度玉米进口量超去年
  在山东,今年的粮食进口量确实增加不少。以玉米为例,记者从青岛海关获得的数据显示,山东口岸玉米的进口量从2010年至2014年分别是36.7万、1.5万、50万、27.3万、35.1万吨,而到了2015年,前三季度玉米进口量已经达到57.7万吨,远超往年。
  数据还显示,包括所有进口粮食在内,山东前三季度的数据达到1919.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1%。这其中,民营企业进口粮食930.3万吨,减少4%,而国有企业则进口511.7万吨,猛增2.4倍。
  “进口数量大增,主要是国内外粮食的巨大价差所致。”卓创资讯粮食分析师李红超举例说,我国进口的小麦主要来自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3国,去年同期美国软红冬麦、澳洲白小麦的进口到港完税价为2000元/吨,国内市场同等质量优质小麦的市场价格达到了2600元/吨。即便今年价格下降,市场价格目前也在2300至2360元/吨,没有竞争优势。
  其实,从2010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已经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相关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正是因为较低的国际粮食价格和国内关税水平导致国内外价格倒挂,刺激了粮食进口增加,而且前三季度所有的进口粮食同比增加17.1%,所花费的人民币只用了462.4亿元,反而下降了12.9%。
面粉厂开工率低,小麦收购减三成
  尽管进口量增加比较多,但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仍然有限。“价格下降主要还是因为下游需求的不足。”李红超分析说,今年前9个月中国累计进口玉米453万吨,这比起2014年2.16亿吨的产量简直是九牛一毛,更别说2015年玉米还增产了。这样一来,虽然进口价格相比国内价格较低,但是目前的进口量不足以冲击国内市场价格。
  而在国内,今年新小麦上市后供应量大,陈粮库存较高,下游行业开机不足,需求较淡。相关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小麦634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880万吨。
  到了9月底,小麦托市收购全面结束后,价格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具体而言就是看面粉企业的开工及收购情况。截至10月份,全国中小面粉企业今年的开工率为39%,省内面粉企业的开工率也刚刚达到38%。一家面粉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经济形势不好消费疲软,前7个月,只收购了5000千吨左右的小麦,相比去年减少了近3成。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多数面粉企业使用的都是周边产粮区的小麦。泰安肥城富世康制粉有限公司一位聂姓负责人表示,由于进口配额不是很稳定,除了部分专用的高筋麦、优质麦靠进口,山东、河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面粉企业都是就近收购,如果减少开工,也会导致小麦价格降低。
  玉米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省农科院小麦专家王法宏表示,前几年国内玉米的收购价格较高,造成玉米种植量增加,从上世纪90年代的2.9亿亩,达到了如今的5.5亿亩。产量增加导致陈粮库存增高,而饲料、养殖、深加工等下游企业的需求不旺,则造成了玉米价格波动。
成本降不下来,国产粮压力将更大
  青岛海关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攀升,尤其是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农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刚性上涨。据世界银行测算,2013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增加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4%,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农产品食物需求和工业需求增长均较为缓慢,这导致粮食等大宗产品价格将长期处于低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矛盾将日益突出。
  “最近几年粮食进口量一路走高,除了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高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麦和高粱进口大增,适用于饲料且不需要配额,让饲料行业前几年的需求得到释放,对小麦玉米等的需求量反而降低。”李红超说。
  海关数据也映证了这点。前三季度,山东口岸大麦、高粱和玉米进口量分别为145.4万吨、92.9万吨和57.7万吨,分别增加1.2倍、3.8倍和78.2%。
  李红超介绍说,自2008年以来,我国已从粮食净出口大国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大国,粮食进口连年递增,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三大主粮水稻、玉米、小麦的净进口也已呈常态化。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国际农产品价格下降、进口量增加,国内粮食库存压力增大,将直接导致国内价格提高的空间收窄,国内农产品生产进一步面临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