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股力量源泉
2015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于文国

  1983年深冬的一天上午,已任莱山公社党委秘书近4年的我,接到县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到县委办公室秘书科报到。
  3天后,我打起铺盖卷,乘坐当时公社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公社砖瓦厂的解放牌汽车去了县委机关大院。那时的县委大院,还是一排排平房,唯独东南角有一座与平房紧挨着的两层小楼,上下各3间。上面3间是档案馆办公地,下面1间是县委办公室打字室,另外2间是秘书科,我就在那里上班。
  一眨眼到了1984年春季,随着机构改革和领导班子调整,县委多数领导都变成了新面孔。新官上任“三把火”,秘书科的工作自然成倍增长。
  当时,秘书科人少,但任务却一拨接着一拨,人也一刻不得歇。上情下达,开展调研,文稿起草,每件事情都急如星火、耽误不得,有时候真希望自己能有“三头六臂”。但想象归想象,我们没有那个“功能”,就只能靠加班加点,通宵夜战来应对。而此时的我,偏偏又遇到新情况:在公社工作时就与公社粮管所一名会计谈了几年恋爱,并且到了晚婚年龄。双方父母都催着“五一”节前后办婚事。
  忧虑的神色和焦急的心情没有躲过县委办公室领导的眼睛。一天,办公室主任宫本胜找到我,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我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个人有关情况。宫主任听后,笑着说:“结婚是好事也是大事,你尽管按父母要求办婚礼,住房问题办公室会想办法帮助解决。不过要抓紧操办,尽量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
  时任县委办公室分管行政工作的副主任曲培良,找到时任行管科科长的于功勋,请求其帮助调配解决。半个多月后,于功勋科长电话告知曲培良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房后面有一处西厢房,共3间不到20平米,其中,1间半是计生局器材仓储所用,另1间半现由一对在大院工作的夫妻居住,他们已分到楼房,不出两个月就搬走。曲培良副主任放下电话,就将情况告诉了我。
  后来,我如愿办理了婚礼,住进那一间半西厢房。有了暂时的“小家”,我少了大的后顾之忧,工作上有了更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我上下班路途短,早上班、晚下班是常事,遇有临时性或急难险重的任务,我都争着抢着主动承担,像清扫卫生、除雪等常规活儿,我更是成了先锋队员。
  之后,我爱人单位分了楼房,我们搬了出去。之后,又陆续有县委大院工作人员搬了进去。这简陋不足20平米的西厢房,解决了机关新进工作人员无房住的问题,特别是在县委就地改造办公房屋、盖起两座五层办公楼之后,那处西厢房仍保留着它的作用。
  三年后,因工作需要,我离开了县委大院,去了乡镇工作。回想起在机关大院工作的3年,我对那一间半西厢房记忆犹新,它就像冬天里的一把柴火,在最需要的时候温暖了我。它的背后,是组织对新人的关心和爱护,是领导对下级的体贴和照顾。这种朴素真挚的情感,好似一股暖流徜徉在胸口,时时刻刻激励着我、推动着我、牵引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强大的力量源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