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
阳光政务是对群众的另一种“供暖”
2015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李康宁

  在市民、舆论与媒体的一再吁请之下,淄博市物价局拟于近期召开供热价格下调听证会。7年未变的淄博供暖价格,终于即将迎来打破坚冰的一天。
  2008年,淄博市供暖价格敲定至24元/平米,此后虽然煤价强烈波动,但这个供暖价格却并未随之变化,始终是岿然不动。“煤价跌了,供暖成本应该也降才对,但供暖价格为何不降?”这成为长期以来,悬在老百姓心头的一个难解的疑问。
  集中供暖事关群众生活的福祉,带有公共服务的天然属性。这就决定了“营利”不能成为供热企业的最终目标。但长期以来,供热企业的垄断地位,让他们对供热成本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作为消费者的用户们,很难有渠道对供暖定价进行参与。因此,一个供热价格多年不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不惟淄博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不惟供暖领域如此,在水、电等公共服务事业中,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
  但所谓的“常态”,未必就等于“正常”。尽管供热成本不仅仅由煤价所决定,还受人力、物力甚至环保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供热价格不随着市场走,始终走“一刀切”的路子,还是没法向公众交待。
  所以,供暖价格的调整,最终还要寄望于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与有效参与。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以听证会的形式,让各界人士参与进来,一起把供热账本算个清楚、争议说个明白,也是群众多年来的夙愿。
  而这次淄博市相关部门做出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供热价格下调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如果这种全社会参与的定价方式,能够延续下去,必将进一步推动当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可以让务实贴近的“新政风”,吹进每一位市民的家里。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每平米几元钱的供暖费用,也许算不上什么大数,但背后反馈出的,却是政府部门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怀;委托第三方核算成本,召开听证会问计于民,看似有些繁文缛节,但从本质上说,这才是监管部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既要铿锵奋进,也要润物无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