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一件棉衣,温暖困难家庭
“暖冬”公益行动继续,欢迎读者拨打热线电话参与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为贫困老人挑选衣物。
  爱心市民一同卸载爱心衣物。
  爱心市民在王继山家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于梅 实习生 于亚飞 通讯员 王琳琳
  本报在10月23日E01版刊登《“暖冬”公益行动邀您捐赠棉衣被》的报道后,得到司云芹、田爱珍两位市民组织的“健康幸福大家庭”的大力支持。在两位爱心市民的号召下,健康幸福大家庭成员们积极响应,大家都把家里闲置的衣物整理打包好,并约定在玉皇山下举办此次捐赠活动。
  爱心捐赠活动
感动晨练老人

  10月31日早上6点30分,当记者赶到玉皇山下的时候,健康幸福大家庭的爱心人士早已来到捐赠现场,每名大家庭的成员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有棉衣、毛线衫、羽绒服、鞋子,还有被子。并且来捐衣被的爱心人士依旧络绎不绝,给这清冷的早晨带来了丝丝温暖。 
  “石磷小学二年级四班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也有我们健康幸福大家庭的成员,她们听说暖冬公益捐赠活动后,发动她们身边的爱心人士纷纷参与捐赠,由于没法亲自到达现场来,特意让熟人捎来衣物。她们说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要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健康幸福大家庭的一名成员对记者说。 
  捐赠现场吸引了不少晨练的大爷大娘,他们也来咨询此次活动,并表示回家也找找闲置的衣物,也要献出一份爱心。这样活动场面,让在场的每一名参与者都感动不已。 
  供电公司的朱红伟特地买了一件新棉衣,又在家找了一些衣物,整整齐齐包装好,一大早亲自送到报社来。“虽然我已经退休了,就是在家也要发挥一下余热,这些衣服是我的一点心意。如果再有这种活动,我还会积极参与的。”朱红伟对记者说。
爱心衣物
送到关王村

  11月5日早8点,司云芹、田爱珍一起到本报编辑部集合,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王琳琳也随后赶到。装上捐赠的衣物,记者和爱心市民首先驱车赶往崮云湖关王村。关王村地理位置偏僻,仅有一条公路相通,路途曲折盘绕,路旁植被覆盖,村户稀疏。 
  记者和爱心市民赶到关王村后,在村民的带领下,一起前往受捐家庭王继山家。停车地点距家还有一段土石山坡,需要大家徒步前往。王继山老人今年65岁,身体还算硬朗,他的老伴赵林英50岁,有智力障碍,生活上也需要人照料。老人还有个老母亲,兄弟三人轮流照顾。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30岁,二儿子也有27岁,都还没有成家。一家人虽然每个月享受低保,但平时主要靠四亩多土地种点粮食维持生计。 
  老人将我们领进院子,老人的大儿子正在烧火,二儿子下地劳动去了。大家跟着老人进屋,借着门口射入的光亮,可以看到老人屋里的摆设。桌椅都很陈旧,一张床上仅有一床薄薄的被褥。赵大娘听到有人来,高兴地跑到我们跟前。大家立马把衣被拿出来给她试穿,赵大娘高兴地说:“俺要这个,俺要这个。”“她平时就是这样闹腾。”王继山老人打趣说。
  据王继山老人讲,这间房子已有30多年历史了,儿子和他们一起住。儿子平时在家帮忙干活,因为没什么手艺,没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堆房子、锄灰。返程的路上,司云芹感慨道:“真是不见不知道,没想到会有这么穷的人家,如果家里没有智障和残疾的困扰,也许他们会过得好一点。” 
爱心衣服捐赠
欢迎您的加入

  爱心市民和记者随即又赶到张夏镇王泉村。据村民介绍,王泉村是个穷山村,如今村里只剩下30多口人,都是老人和孩子。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这个地方极度缺水,家家户户吃水很不方便。在村民王大爷的引领下,爱心市民一行碰到了正在提桶打水的陈兆芳老人。老人说她今年80岁,视力不好,老伴王玉善也已83岁,经常胃疼,得一直服药。家里每月200块钱的低保都用来给老头买药了,有时还不够用。了解到老人的家庭情况后,田爱珍马上拿出新棉衣给老人试穿。老人一边试穿红花色新棉衣一边高兴地说:“怎么让俺感谢你们,俺们上年纪了,好赖都行。”试穿了合适的几件衣服,老人小心翼翼地叠整齐,说等过年再穿。
  记者发现,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真的还有很多,平时家庭里可能一件不起眼的物件,到了困难家庭里却被他们当成宝贝。如果您的家里还有闲置的棉衣、棉被或者鞋子,请捐赠给需要的家庭,捐赠的衣物不需要全新,但一定要干净、整洁。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可以捐赠的衣物,请拨打本报电话15706411177(周一至周五)联系我们,我们会将您的爱心转达给需要的人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