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老师”冯佃生拄拐坚守乡村课堂39载
“这么多娃要上学,我舍不得”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下课时冯佃生常与孩子们在一起聊天。
     文/图 本报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包庆淼 尤明文
  56岁的山村小学教师冯佃生,虽自小患上小儿麻痹症,但身为教师的他已拄着双拐站在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卸甲小学的讲台上坚守了39年。如今他教过的学生人才辈出,有的在法国留学,还有不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重要岗位上。

受伤骨折他仍牵挂学生
  语文课讲得信手拈来,其实,冯佃生是五年级数学和科学两门课的老师。东卸甲小学共有220名学生,15位老师,每位老师,至少要教两门课程。出生于1960年的冯佃生,在这所小学的讲台上,已站了39年。
  家就在东卸甲村,每天早上7点钟,冯佃生准时来到学校。下午5点钟,等全部学生都被校车接走了,他才离开。去年11月的一天,吃完晚饭,冯佃生照例到校园内看看。
  “我总要检查下,看看是不是关灯了,水龙头拧紧没有。”冯佃生记得,那次,他走进门房,把门灯打开,教学楼里无恙,厨房里一切安好,接下来再去厕所里看看没有水龙头流水就可以回去了。
  刚踏进厕所门,跐溜!架在胳膊下的拐杖一滑,人接着摔倒了!仔细一看,地上一片水,已经结冰了,木头拐杖不防滑,这下摔得可不轻。“我一摸左腿,也就是这条病腿,毁了,跟以前摔倒感觉不一样!”冯佃生回忆,尝试了几下,还是站不起来,只能忍着钻心地疼痛,爬到大门外,给家里打电话找人来。到医院拍片一看,果然骨折了。
  在医院里一呆五个月,冯佃生实在住不下去了。“下学期给我安排的是六年级的数学课,这是毕业班,我放心不下。”五一刚过,冯佃生就又回到了课堂。现在,冯佃生用得两只拐杖,一只是从医院里买来的木头拐杖,下头加装了防滑垫,一只是自己用钢管做得,比正常拐杖短一半,左手腋拐、右手拄杖,这样他在讲台上时,顺手又方便。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句话一直是冯佃生的人生信条,他也一直践行着。一次上课前,冯佃生走进教室,教室时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当时,他没有大声训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艰难的弯下腰伸手去捡。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当他还没有捡起第一片废纸,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
  除了用亲身行动教导孩子们,在学校里,孩子们还亲切地称呼冯佃生为“爸爸老师”,这源于他经常资助孩子们。一次午饭后,冯佃生走到学校门口,一个瘦小的小学生跑到冯佃生面前。期待又紧张地抬头看着冯佃生。
  冯佃生止住双拐,低头问她:“张雨佳,你吃午饭了吗?”张雨佳绷着嘴唇,对冯佃生摇摇头。冯佃生继续问:“你爸爸妈妈还在外边打工吗?”张雨佳委屈地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冯佃生摸索着从兜里掏出5块钱,递给张雨佳。“快拿去买饭吃吧,没钱了再给我说就行。”从此以后,冯佃生就成了张雨佳的“爸爸老师”。
  就这样,冯佃生的口袋里随时准备着零钱,看哪个孩子没钱吃饭或者不能及时交费了,他就时刻顶上。几十年来,冯佃生的工资从刚开始的5块钱,一直到现在的3000块钱,学校给了他,他又把这些钱给了学校里的孩子们……

甘愿自己费些力 也不愿麻烦他人
  虽然只有中专文化,但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质的教学质量,冯佃生已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学校低年级学生在一楼,高年级学生在二楼和三楼,不论被安排教哪个年级,他都乐意服从。于是,学生们常见到这位老师提前几分钟,拄着双拐爬楼梯上课去。
  “我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本身国家已很照顾我们残疾人了。”在这种执念下,冯佃生甘愿自己多做一些,多委屈一些。感动于冯佃生的为人,曾有位姑娘想嫁过来,但被他拒绝了。“山村里边观念落后,我不能给姑娘家找不痛快。”对于这段往事,时至今日,冯佃生也不愿多说。而且,他至今未婚,今后更没有结婚的念头。
  去年,泗水县民政局分给圣水峪镇一辆轮椅,镇里几经商量觉得发给冯佃生最合适,他也没要。“我这能拄着拐走路,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法站立,还是把轮椅发给最需要的人吧。”
  从教39年,冯佃生教过的学生,有的在法国留学,有的回到农村,还有不少学生工作在全国的各个地方。“现在我教的孩子,不少是我当年学生的孩子!”对此,冯佃生很自豪,每当节假日,教过的学生来看他,谈起他们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是冯佃生最欣慰的时光。
  “实在,认干。”二年级老师杨继元已与冯佃生共事十年,今年就要退休了,在这些老同事眼里,冯佃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讲台上一站39年,冯佃生确实累了,到2020年,他也将退休。对于退休,他很期待,终于能休息了,可是,这么多孩子,心里还是舍不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