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顺“脉搏”打通低渗油藏经络
东胜商56-4区沉寂6年后迎来“春天”,已累计增油七千吨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低渗油藏地下结构错综复杂,想要拿出油并不是件容易事儿。面对这种情况,胜利油田东胜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井网、合理调整配注,成功打通地下油藏经络,实现低渗油藏有效开发。
  本报11月5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于佳 关盛凯)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商河油田地下的商56-4区块,早在2008年建立起井网,是当时东胜在低渗油藏开发的一块阵地。而后几年间,由于注不进去水,原油产量从最初的每天130吨跌落到60吨,导致这一区块如昙花一现般匆匆谢落,最终成为地质人员手中的一块顽疾。
  被搁置多年后,考虑到这个区块依然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去年六月份,商56-4重回地质开发人员“视线”,并重新对地下资料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经过研究地质人员发现,这个区块油水井间距太大,注进去的水根本无法驱动地下油藏,致使注水以后油井不见效果。不仅如此,地下裂缝方向和井网方向也不匹配。因为在技术人员看来,两者方向越接近垂直角度越有利于开采。归结以上问题,导致这一区块始终开发不好的关键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俗话说,气不足则血不畅,经络通百病消。这种状态对人如此,对油藏开发来说亦是如此。为了打通油藏“动脉”,地质人员采取的第一步措施就是“捋顺脉搏”——扭转井网,缩小注采井距。他们把井网方向和裂缝方向的角度从过去30度调整到65度,把注采井距从380米缩短到230米,通过优化井网将凌乱的地下布局重新二次调整,使注水驱动力得以有效提升。
  接下来是“补气血”。商56-4区块地下包括4个砂层组、36个小层和30个含有小层,要想把这么多储层进行逐一对比和查看,而且掌握各个层需要注水的量并不容易。地质人员就利用注采连通图把这些层对应起来,使每一层的特点和注水需求情况都能比较直观的体现出来。
  为了避免注水过程中“吸水好的层一直吸水,吸水不好的层吸不进水”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他们还优选利用测调一体化技术,根据地层状况把这些层从三段注水层分到六段,同时给每一层单独配备水嘴,通过细化分层这种方式,杜绝注水受效不均匀的现象,实现合理配注,使每个层都能够注足水、喝饱水。
  短短几个月后,一系列调整措施在这个区块见到效果。据了解,该区块平均日产液量从调整前的132吨上升到231吨,日产油量从调整前的55吨上升至84吨;自从去年7月份以来,已累计增油7060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