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水稻旱作”亩产过千斤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5日讯 (记者 张永斌 实习生 杨琳琳 通讯员 夏勇) 金秋时节,迎来了东港区农业的又一个收获的季节。
  11月2日,记者与日照市市、区农业专家一行6人,在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董家贵带领下,到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的“稻麦轮作区”,进行“水稻旱作”后的实地测产。
  由于今年日照地区的持续干旱,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0%以上,达到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小值。作为日照农业的主要水源地之一的日照水库,也面临着“干枯”的危险。为确保城市居民用水,2015年日照水库关闭了水库下游农业灌溉区的闸门。
  这会给水库下游的水稻区农业,带来什么影响呢?“水稻旱作”的情况如何?
  东港区农业局农艺师、农技站站长杨鹏告诉记者:“今年,东港区稻田面积6300余亩,主要分布在日照街道、后村镇和南湖镇”。受天气干旱、日照水库限闸影响,导致日照水库下游的后村等镇农业用水紧张、水稻种植面积较往年有所减少。
  日照市农业专家测产组一行,来到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东山字河村,在村民焦自国的旱稻田里,展开了水稻旱作后的实际产量测产工作。
  经实地丈量,测产区实打面积1.19亩;经机械收获、称重,收获鲜稻谷重772公斤;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量,水分含量24.63%;每亩鲜重折合646.1公斤;杂质率3.81%。计算出山字河旱作水稻亩产547.8公斤。
  日照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董家贵说:“该稻田种植品种为“临旱1号”。由于麦收后,大部分水稻改为旱作,但迟迟无法播种,生长期仅有115天,比“临旱1号”正常生育期125天减少了10天。但产量仍过千斤,产量并不低。这与后期稻田户主加强了田间管理,密不可分。总结日照水库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改旱作的经验、技术,对提高日照优质稻米的自给率,很有必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