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举办冬至日家祭孟子仪式
乐器、乐舞,尽现北宋礼制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孟子第75代嫡次孙孟祥居祭祖。
     本报济宁12月22日讯(记者 黄广华 陈鸿儒 通讯员 王崇印) 22日,冬至日,邹城城区东北的孟林里,一场原汁原味还原的宋制家祭孟子仪式正在进行,农历乙未年冬至祭孟大典在这里举行。 
  当日上午10时,邹城天色阴沉、冬雨零落,随着一声“启扉”,孟林享殿门缓缓开启。按照北宋官制,在肃穆庄严的释奠雅乐《凝安之曲》声中,乐生、舞生、礼生就位,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分献官身着宋制祭祀古装,沿着神道肃穆缓步进入宋封邹国公孟子享殿院内。
  武舞者手持干、戚,文舞者手持籥、雉尾羽,在神道两侧翩翩起舞。袅袅青烟中,孟子第75代嫡次孙孟祥居郑重地跪念祝文“四基山麓,昌平之乡,孕育孔孟,源远流长……” 
  与去年冬至日的民间公祭不同,今年的祭孟活动是家祭,地点在孟林,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分献官皆为孟氏后裔。祝文撰写者、邹城民间文化学者董伟介绍,孟氏家祭是经朝廷获准沿袭下来的,与一般民间家族祭典截然不同,与去年冬至日庙祭也有所不同。 
  董伟认为,在本次祭孟活动中,既然力求原汁原味还原、完整再现宋制家祭孟子仪式,那么乐队编制和排列也要遵循古制。因此,所有乐器,包括编钟、编磬、古筝、古琴等完全按照宋代宫廷雅乐的乐队编制和排列图式排列。 
  祭孟大典是专为祭祀孟子而还原的大型礼乐章程,属于“周礼”中的吉礼,集乐、歌、舞、礼于一体。“祭孟大典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按照宋制礼制祭拜孟子,用传统礼乐、四佾舞等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既体现了对先祖的尊重,也有利于把原汁原味的礼乐文化传承下去,把孟子思想精华传承下去。”孟祥居说。
 相关链接 
用原味的古典礼仪 守住传统文化根基
  到了宋代首次家祭孟子70年后的宋政和五年(1113年),官方历史上第一次公祭了孟子。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公祭孟子所用乐器、乐章、服饰程序均为宋徽宗钦定。随后,孟子后代一直按照宋徽宗钦定的祭祀礼制来祭祀孟子。
  “随着金、元入主中原,宋代祭祀孟子乐章散失。金、元、明、清代又都重新制定了乐章祭祀孟子,但较宋代雅乐已经相去甚远。”董伟说。
  “文化复兴、礼乐先行。”为此,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联合董伟等本地民间文化学者,依据东夷文化、邹鲁文化方面典籍中的点滴记载,通过收集、对比礼器、祭器以及各个朝代的乐舞图文,终于挖掘出宋代祭孟雅乐及四佾舞图文,从乐谱、服饰、乐器、礼器、祭器、祭祀程序等方面,还原了宋代《政和五礼新仪》中记载的古代礼仪以及首次祭祀孟子的11篇律吕谱,开创了邹鲁礼乐复原新的里程碑。
  “我们遵章古礼祭孟,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认为古装古礼的做法,表演的成分大于传承,”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主任米怀志说,其实不然。古代礼仪有很强的庄重感和仪式感,本身就蕴含巨大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浓郁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仪式的再现,让更多人可能愿意在自豪感中继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不是为了复古而复古,我们要用最正统的、最原味的古典礼仪关照当下,守住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米怀志说。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