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面对“超级寒潮”,别心存侥幸

     冬天那么长,真正考验抗冻能力的就是最冷的那几天;一个地方的管理水平,也是在特殊气候之下体现得最为明显。原本可以避免或被有效抵抗的天灾,却被人祸所放大,这是最令人痛心的。
  本周最后几日,据称源自北极的“超级寒潮”将会袭来,中国气象局已于1月20日20时,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暴雪、冰冻、寒潮)四级应急响应为三级应急响应。反映到朋友圈里,小心“冻成狗”或别忘穿秋裤的忠告,更是呈现刷屏之势。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个冬天那么长,真正考验人抗冻能力的就是最冷的那几天;同样的道理,一个地方的管理水平,也是在特殊气候之下体现得最为明显。面对这场已经预见到的寒潮灾害,如何减少损失、平稳度过,无疑是对各地政府最现实的考验——做好充分准备,不忽视任何细节,尤其不能忘了给那些最容易受到寒潮伤害的弱势群体送去温暖。
  这几天就有媒体报道,杭州、合肥、南昌等一些城市,超市比“双十一”还火爆,市民囤货备灾,导致部分蔬菜都断档了。人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极地寒潮”的名头还在其次,更多是被2008年年初的那场寒潮吓怕了。在那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低温冰冻雨雪天气里,自然灾害与各种次生灾害、衍生灾害叠加,相当多的民众受到寒冷、停电、停水、食品供应紧张的影响。即便不说亲历者,就连看过相关报道的北方民众,都是心有余悸的。
  今年的这场寒潮,虽说按照预计冷空气会较快过境,远远达不到2008年的灾害程度,但彼时的教训仍是值得吸取的。首先是对灾情的预计不够,很多地方在经历了赏玩雪景、感叹雪多之后,才发现雪灾已然形成;其次是应急机制断裂,既没有及时形成预案,又常常陷入预案无人执行的境地;第三是部门利益纷争,信息混乱且各自为政,如原铁道部与广东地方相互矛盾的决策,就使几十万旅客白白地在车站“几聚几散”。原本可以避免或被有效抵抗的天灾,却被人祸所放大,这是最令人痛心的。
  “吃一堑长一智”,对于今年这场“世纪寒潮”,气象部门提前就有了预判,部分城市对学生假期也做了调整,应该说开了个好头,下一步就看寒潮过境的那几天,应急预案执行起来是否有条不紊了。大的方面,春运旅客的安排、重要物资的运输、电力供应的保障等,都需要相关部门投入更多的精力;小的方面如生活用品的供应、城乡道路的清扫等,也不容忽视,尤其要考虑到居住条件较差的居民以及城市里的流浪人员,越是冷天他们越容易受到伤害,也就越不能忘了雪中送炭。
  应对自然灾害,在大处需要统筹协调未雨绸缪,在小处也需注重细节补上“短板”,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好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眼下最值得担忧的是,看着天气预报说周日寒潮就过去了,就会有人受到侥幸或盲目乐观的心理影响,无意识或“不舍得”投入,让本可避免的悲剧发生。别忘了,这些年来,有多少城市夏天看过海,又有多少人在雨中被一个个不见踪影的井盖夺去生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