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唠叨与沉默

     □巩超
  天气渐凉,母亲来城里与我们同住,帮着我们看护孩子。恰逢孩子发烧拉肚子,全家上下求医问药,忙得不可开交。母亲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频频指导我们,她那些积攒多年的经验显然已经和现在的医学理念背道而驰。爱孙心切之下,反复的“指示”已经演变成了唠叨,加上孩子身体不适引发的哭闹,愈发加剧了意见的不合,家里的气氛一度紧张。说心里话,我心里有些不快,纵然有“隔代亲”这样的古话,但话说多了,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听觉的疲劳。
  刚强的母亲一向是心直口快的,自我打小就听尽了母亲的各种“唠叨”:上学时要认真听讲,不懂就问;放学时要按时回家,不能玩水;住校时要节约花钱,不染恶习;走路时要遵守交规,不闯红灯……及至工作,隔一段时间,母亲又会打电话来嘱咐一通:开车时要聚精会神,别抢道;停车时要勤检勤修,别大意;夏天时开空调别太低,冬天时进出车勤换衣……真的是岁岁朝朝年龄不同,朝朝岁岁话语相似。转眼我已近不惑之年,母亲的“唠叨”还是一如既往地存在着。不仅对我,我家的亲戚们也听过母亲的“唠叨”,家长里短,琐事规划,母亲都会积极给予“建设性意见”。我有时劝母亲,是至亲也不能总是话锋太直啊。母亲总说自家人的事,咱不操心还能指望别人?
  母亲就这样唠唠叨叨了半辈子,父亲去世后,形单影只的母亲更是事无巨细地挂念我们,而与她自己有关的事却什么都不肯言讲。我婚后由于收入微薄,为子求医,而致经济压力增大,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嘱我凡事宽心注意身体,一面背着我在四乡打零工。每次打电话给她,总说自己很好,不用我挂念。偶然一次回家听邻家大妈说起,母亲天未亮就坐车到几十里外的村子给人疏果,套苹果袋,摘苹果,晚上很晚回来,累得饭都懒得做,只是简单凑合几口。有一次因为劳累不慎摔折了肋骨。这么大的事情母亲却没告诉我们,并嘱咐街坊不要通知我,以免耽误我们治病求子的疗程。她自己在家里静养,直到痊愈都没有在我面前透露一句。听了这些,我心疼又自责,母亲单身度日且多年体弱,如今又为了给我贴补家用而受伤,独自承受苦楚。我暗恨自己能力有限,非但不能给母亲以富贵安逸,累她一同奔波,反而自觉凡事皆懂嫌她啰嗦。原来母亲的“唠叨”全是为了别人,自己的为难悉数咽下,这样的沉默饱含了多少大爱啊。
  儿时玩伴儿的母亲去世了,看着他逢年过节时无依无靠,生活的苦乐无人分享,我突然觉得母亲的“唠叨”竟是世上最悦耳的声音,而我也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天下父母皆爱其子,俗语说世上只有不孝的儿和女,没有不对的爹和娘,那些听够了父母“唠叨”的人,细细品味其中的慈爱之意,对父母多一些包容与理解吧,为人父母后你们少不了也会以这样的方式向子女表达自己的爱。母亲啊,真希望您的“唠叨”能陪伴我一辈子,不过您也不能只顾着“唠叨”子女的事,把您的酸甜苦辣“唠叨”给我听,我们一家人不需要沉默,唠唠叨叨地陪伴终老真的挺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