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做半日匠人,网上也有慢生活

     现在大多数人双手最常见的工作和消遣就是划动屏幕、点击键盘,能不能偶尔慢下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件更有质感的小事中?“做半日匠人”似乎提供了一种方案。网上,日渐活跃的手工主题网站、App、论坛、交流群里,众多爱好者们火热分享着木工、折纸、刺绣等等看似小众的手艺,其中一些人更是在“如何玩”的交流中,开始了自己风生水起的新事业。

  网络百工坊呼朋唤友
  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以兴趣为纽带的多对多社交成为趋势。有了网络平台,手工爱好者们不仅可以轻易找到大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通过“组织”拜师学艺、碰撞灵感、购买装备等也都变得非常简单。
  对于初学“菜鸟”和追求提升段位的爱好者而言,网上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各类开放的手工教程。相关社区网或App,如“手工客”“手工爱好者”“动手网”“生活文化馆”“爱手工”等,涉及内容均相当广泛。
  以“手工客”为例,最实用的功能就是“教程分类”,其中集纳了布艺、折纸、刺绣、编织、手绘、雕刻、印染、木工、皮艺、黏土等21大类别数万篇图文教程和视频教程,零基础的用户可以对照教程一步步学习,从雕刻一把木勺、叠出一朵玫瑰起步。学艺之余,这些平台大多提供“秀”的功能,“大神”也好,新秀也罢,都可以将自己原创的手工教程拍摄上传,分享给大家。
  目前,许多社区网或App还有一些主打创意的手工艺品集市类网站,不仅能够叫卖自己的作品,还可以淘到其他人“脑洞大开”的佳作。
小兴趣也是大饭碗
  木艺、皮艺、纸艺……眼花缭乱的DIY,不少看起来颇为冷门,但爱好者们乐在其中,享受着手工带来的质朴与温度,享受着那种全然随心的状态,不少人甚至放弃原有的工作,将兴趣当成事业来经营,并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
  网友“熊家华”原来是IT程序员,他的最大乐趣就是亲手制作各类木头小玩意儿,周末在楼顶的小工作室一泡就是一整天。他发现程序员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于是,毅然辞职,凭着爱好半路出家当起了木匠,并创立了手工木艺网店“小熊红木之家”。现在网店销量可观,而他不仅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在网上招募了更多“小木匠”。
  秦坤是个90后,被前辈称为“折纸天才”。他将儿时的折纸兴趣保留了下来,在其他同学看漫画的时候,他埋头研究折纸类书籍,摸索书上介绍的新样式。后来,他偶然间读到一本国外杂志的现代折纸文章,不剪、不粘、不贴,仅凭反复折叠,就能创造出造型复杂的动物,让他大开眼界。秦坤决定辞职,只专注做折纸。如今,他的作品已价值不菲,无心发到微博的“大圣归来”折纸,更收获了网友们600万次点击。
互联网+传承老手艺
  机器大批量快速生产让现代人沉浸在制成品和一次性的环境中,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钻研繁琐的手工艺,许多技艺也不为人知。而通过互联网+的展示,大量作品在惊艳之余,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去接触和钻研,一些传统手工艺也似乎找到了传承下去的希望。
  重庆工商大学毕业生蒋琳的裁缝师傅就是她在网上找来的。当时她在网上看到一则老裁缝颜永恒拾金不昧的新闻,很快根据报道中的地址找到颜老拜师,开始了自己传统裁缝技术的学习。反过来,那些想要把手艺传下去的老人,也试着通过网络扩大收徒范围。
  更重要的是,有了网络平台,再冷门的手工作品,只要是精品,都能够交流、变现。通过集市网站、App,或是自己开网店等各种途径,均可出售手工作品。一些手工爱好者还在网上发起众筹,为自己感兴趣的手工项目融资,迅速实现从爱好者到创业者的变身。
  (据《北京日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