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

  菏泽高新区吕陵镇扶贫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在加工衣服。 通讯员 赵忠宇 摄
     本报记者 李德领 通讯员 赵忠宇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菏泽高新区通过对贫困人员进行分类细化,精准定制就业岗位等,把“扶贫车间”搬到村口,让贫困户就近就业,让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都有脱贫的门路。

  就业岗位精准定制
把公益岗位留给贫困人员
  高新区吕陵镇蒋庄村的贫困户蒋万玉,因年龄大无法外出打工,老伴常年有病也离不开家。今年年初,他被镇里确定为扶贫联络员这一公益性岗位人选,每月能拿500元“工资”,不用出村还能照顾家,再加上农村基础养老金、低保收入和地里的收入等,蒋万玉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高新区通过公益岗位帮一批、结对帮扶企业给一批、村头扶贫车间安排一批、新进农贸市场免费送一批等办法,全区现已向贫困户输送新就业岗位520余个。这些通过输送新就业岗位的贫困人口,年底前均能实现脱贫目标。
  同时,高新区还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村里能人建立“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脱贫,开发公益性岗位摸底安置脱贫、自主创业脱贫、助学脱贫以及健康脱贫等。
  杜庄村的付继法,有10多年加工绢花的手艺,近几年随着客户订单增加,庭院生产已不能满足需求,他希望在村头建设绢花加工车间。在扶贫办的帮助下,一个上下两层500平方米绢花车间已建设完毕,将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目前,高新区已建成投用或在建设的村头扶贫车间21处,带动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700多人。此外,高新区还积极开展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目前全区已有32家优势企业报名参与4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帮扶资金精准投入
让贫困户家门口致富
  高新区今年一改过去扶贫资金撒芝麻盐的做法,集中资金精准投入到能够帮助贫困村解决空壳村、贫困户能够尽快脱贫的高档温室大棚、集中养殖管理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上来。
  万福街道付堂村用扶贫资金建了38个大棚,以优惠政策由6个困难户承包大棚,今年仅种植甜瓜一项每户收入均在万元以上,种上蔬菜后,每户还能收入6000元以上,而大棚承包费则向村内其他贫困户进行平均分红。在付堂村的贫困户宦爱菊承包的大棚里,西红柿长势喜人,元旦前就能上市了。“老伴没有劳动能力,一家老小都靠我一个人,日子过得很困难,自从承包了扶贫大棚,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
  “凡用扶贫资金建设的大棚一律优先由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承包,并向困难户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没有困难户承包的大棚,每年收益向所在村没有承包大棚的困难户进行分红。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棚的生产效率,也可以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高新区共集中2000多万元资金,集中建设140个高温大棚和就业车间。
  为扶持发展养殖业,高新区连续两年向贫困户发放扶贫羊、鹅、鸡等,不仅使部分贫困户脱了贫,还使一批贫困户成了养殖大户。为避免部分贫困户因养殖技术不过关导致效益低下,该区还创新推出了“扶贫羊分户所有集中饲养”模式。在吕陵镇郝胡同村郝凤祥家的羊圈里,有30多只活蹦乱跳的山羊。郝凤祥的养殖技术比较好,集中饲养也方便镇上的技术员统一指导,因此包括他在内的村里的四个贫困户的羊都放在他家饲养了,等到出圈后,再按户分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