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两名初中生获全国创客大奖

  刘嘉祥(右)和陈子萱(左)在展示自己设计的智能院落。 本报记者 尹明亮 摄
     原本只能停15辆车的小院,经过俩中学生一番折腾能停80辆车?这并不是痴人说梦。17日,在济南市槐荫区青少年宫,济南两个初二学生以少年宫为蓝本的“改造模型”被摆在了桌子上,用手机一摆弄,通过手机蓝牙控制的电梯就自动把一辆汽车送入地下。依靠这个“济南市槐荫区青少年宫整体改造项目”,来自济南二十中的刘嘉祥和山大附中的陈子萱在1月份的一个全国创客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

  本报记者 尹明亮     

有感于父母停车难
设计智能地下停车场

  17日下午,在济南市青少年宫,拿遥控器操控自己设计的电动门、用灯照一照“屋顶”的太阳能板、自动电梯将汽车缓缓送到地下……刘嘉祥展示着自己和队友创作的项目十分自如,一个月前,刘嘉祥和陈子萱带着这个作品赶赴北京,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北京少年创客教育科技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青少年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了初中创意组的一等奖第一名。
  “作品刚进赛场,就吸引了裁判长的眼光,在参加初中创意组比赛的100来个队伍中,这不但是块头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系统工程’。”说起两名学生的作品,指导老师不无自豪。地下车库、升降车辆电梯、迎宾机器人、智能小路灯、电动升旗杆……在这个完全按照槐荫区青少年宫样子搭建起来的模型上,两名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了全新的改造。“科技、节能、绿色、环保,对这个传统建筑进行智能化改造是我们的目的。”陈子萱介绍,在这个智能改造方案中,核心就是青少年宫的停车场,“每到周末,爸妈开车来接我们的时候,都被停车难所困,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智能化改造,提供更多的停车空间。”
  从最开始的创意,到一步步增加改造方案,原本一个普通的小院就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智能化建筑。“在比赛现场,所有选手的作品都是性能单一的设计,唯有我们的是一个系统化的项目,虽然一些细节并不完美,但还是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说起这个作品,内向的刘嘉祥颇为自豪。
一个停车场入口
就设计了三种方案

  “一个个小系统看上去似乎不算复杂,但要用的技能还是挺多的。”在刘嘉祥的操纵下,地下停车场的自动汽车升降电梯缓缓降下,将一辆小汽车送到地下。“这涉及传动以及蓝牙遥控的技术,前前后后改过很多次了。”只见两个红色齿轮在一个白色涡轮的带动下慢慢转动,当电梯升到地面时齿轮就被涡轮自动锁住了。“为了解决这个红色齿轮老脱落的问题,我们想了好一阵子办法。”陈子萱介绍,为了改造车库,他们曾到省立医院的车库考察过,也曾到银座的车库看过,就连去姥姥家也不忘看看地下停车库有何弊端和可借鉴之处,“在电梯入口前,曾设计过斜坡式入口,也曾设计过风车式入口,但综合考虑,还是电梯式入口最节省空间。”
  “很多设计都是多次改动方案。”刘嘉祥介绍,院子门口的智能推拉门也费了他一番脑子,“最早是用线拉开的,但拉开后不能自己回去,后来利用物理课上学的齿轮传动等原理,设计了一个硬齿条才解决了问题。”在这个智能系统中,很多功能都出乎意料,比如地下停车场的照明,为了使地下更明亮,两个孩子将地面设计成了钢化玻璃的,用一个探照灯一照屋顶上的几块小太阳能板,地底下一个小灯居然也亮了起来,“这些电路也是自己设计的,希望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让整座建筑更绿色、环保。”陈子萱介绍。
将进一步改进完善
希望应用到生活中

  “两个孩子的创意很多方面都非常实用,让我们一度都非常心动。”槐荫区青少年宫副主任刘建介绍,其实两个孩子每个周末在青少年宫参加公益的创客培训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此前在这里也接触过很多公益性的科技教育,他们做模型用的所有素材也是青少年宫提供的。“3D打印、电路设计、蓝牙技术、图形化编程等等,这些日常学过的技能,在他们的创意中都用到了,创客培养就是锻炼他们综合利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建介绍,经过两个孩子的设计,原本只能停15辆车的地方能停下80来辆车,“还是很实用的。”
  刚刚开学,初二的课程也紧张了不少。但刘嘉祥和陈子萱还是打算每个周末继续来完善他们的创意作品,“比如编程等还是有些简单,希望最终经过完善后的改造方案能应用到实际中。”刘嘉祥说,他也希望通过这个创意作品的设计,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