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忠厚传家远

   □张明堂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末期,当时我的爷爷(中间留须、坐者)已过花甲,老人从三百里开外的鲁西北,步行三天来到济南看望他的儿子、我的父亲。为了表示对他的欢迎,父亲、母亲带着爷爷、我的哥哥姐姐等一家人来到济南劝业场一家照相馆留下了此照。想不到,这竟成为我爷爷一生中唯一的留影,也是我们家第一张全家福。
  照片中右三站立、穿白色长衫者是我的父亲张森修,字益臣,当年已近40岁,是一名专做橡木桶、木盆、锅盖等圆活的细木工。父亲一辈子只认识三个字,却不是他自己的名字,而是“自兴益”,这是他木工作坊的招牌字号。据说是一个算卦的人专为他所取,意为父亲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兴盛家族。
  父亲技艺精湛,人送“精工匠”之号。他1912年只身一人来到济南学徒,虽然没有文化,却懂圆周率,因为他经常念叨“圆三径一不径一”的口诀,意思是当圆周长是3的时候,它的直径不够1;而当圆周长是3.14的时候,直径才是1。他对几何也略知一二,如“方五斜七不差一丝一厘”,意思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其对角线为7。父亲为人正义、仗义,生活贫穷的人来买东西时,他总是把价钱定得低一些。而对当时在济南的日本人来买东西时,却是分文不让。父亲说,八路军打日本人,保家卫国寸土不让,我对这些日本人也是分文不让。
  我今年72岁,我们家这张快80年的全家福照片里自然也就没有我。尽管这样,我仍时常把全家福捧在手中,细细观看。如今不只爷爷,就连父亲、母亲(左三)及哥哥(右二)、嫂嫂(左二)也都先后作古。但他们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做人做事要善良厚道的品质却已被我们家后人继承了下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