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祢衡故里话德平

   □张永红
  传统京剧里有一出有名的老生剧目《击鼓骂曹》,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第二十三回“祢正平祼衣骂贼”。讲的是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罚作鼓吏以示羞辱。祢衡击着《渔阳三鼓》的鼓调来到堂前,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并借击鼓泄愤。这位不畏权势,恃才傲物的名士,字正平,是东汉时期文学家,留有传世名篇《鹦鹉赋》,其故乡就在今临邑县德平镇的小祢家村。
  德平镇位于临邑县的最北部,地处临邑、陵城区、宁津、乐陵、商河五县、市、区交界处,是该县最大、最繁华的乡镇。历史上,这里是已经消失的千年古县——德平县县治所在地。
  德平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时设立的平昌县和安德县。五代后唐时期(约923—936年),将安德县东北部和平昌县合为一县,两地各取一字,命名为德平县,这就是其县名的来历,也是其设县之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宋元时期属德州,明清时期属济南府,建国后归德州专署。
  1956年3月,在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中,德平县被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临邑、商河、乐陵和德县(后为陵县,即今德州市陵城区)。现临邑县的德平、翟家、理合务、宿安,乐陵市的化楼、孔镇,陵城区的糜镇、宋家镇、义渡口,商河县的怀仁镇等地,均属原德平县辖区。祢衡的故乡——小祢家村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其原址上建起了祢衡公园。公园内有一口古井,深达七米,相传为祢衡家人当年的吃水井,人称“祢衡井”。历经千年,井水仍甘甜清醇,为当地名胜。
  位于鲁北平原的德平县面积虽然不大,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除祢衡外,唐代著名诗人、《游子吟》的作者孟郊,祖籍平昌,后属德平。“三朝元老”葛守礼,德平葛老庄人,辅佐明朝四十七年,被万历皇帝誉为“柱国名臣”。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在此担任监镇官一年,并写下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名句。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沧州的狮子景县的塔,德平有个一丈八。”这首当地流传的民谣,说的是德平的“镇县之宝”——丈八佛。据史料记载,原县城西南的龙泉寺内有一尊高大的佛像,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系由汉白玉雕刻而成,高一丈八尺,故称为丈八佛。佛像工艺精细,栩栩如生,代表着我国古代宗教艺术和石雕艺术的杰出成就。1937年龙泉寺被日军烧毁,但丈八佛得以幸存,现珍藏在临邑县文化馆内。
  德平大秧歌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流传的“丁家村的鼓子、王连州的伞,赫家的秧歌扭得欢”的民谣,形象概括了其跑、舞、歌相结合的表演特点。德平大秧歌参演人数多,气势宏大,场面壮观,风格粗犷,是鲁北地区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它和德平细米窝头、德平熏鸡一样,成为已经消失的德平县为数不多的文化遗存。
  说起古县被撤销,老德平人充满惋惜和怀念之情,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如当年撤县之时,当地民众代表曾赶到北京,找到抗战时期曾在冀鲁边区战斗生活过的肖华将军,想请他帮助说情保留德平县,未有结果。德平如一棵大树已深深扎根在当地人心中,他们对故乡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地人称“俺”为“囡”(音nān),这是德平最具特色的方言。一句“囡来了”,就会引来一声惊喜的问候:“你也是德平的?”顿时增添了几分亲切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