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如何找到有效信息成阅读难题 

     本报记者 凌文秀 

  在聊城,这样的场景并不令人感到陌生——公交车上、公交站前、甚至等红灯的间隙,人们一致低头看手机,鲜有人手捧书籍阅读。低头族、手机依赖者们已经“不读书”了吗?互联网技术革新令新媒体蓬勃发展,传统阅读习惯和方式会随之发生怎样的改变? 

  碎片化、数字化成阅读新趋势
  “现在阅读基本用手机,微信公众号或者读书类APP。”“担心手机或者平板读书容易上网走神,所以买了kindle,有喜欢的书就下载到kindle中读,整个就是个移动图书馆。”“现在的问题就是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经常舍本逐末,比如我上网要搜一下某方面的最新政策,一不留神就看到了页面推广中的娱乐八卦,十有八九会被吸引走注意力。”记者调查发现,手机、平板、kindle等新技术媒介载体越来越多,大家的阅读条件比以往更好,阅读更多,但也导致碎片化、数字化阅读当道,能入脑入心的阅读越来越少。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证实了记者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国民综合阅读率再创新高,达到79.6%。而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7年上升,数字化阅读率达到64.0%。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利用手机阅读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达到60%,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
  2015年首次将微信阅读纳入调查范围。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有51.9%的国民通过微信进行阅读。 
  数字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持续快速发展,移动阅读、社交阅读正成为国民新的阅读趋势。 
年轻人担心读不动,网上抱团共读好书
  “现在因为工作忙和其他种种原因,我已经很难连贯地读完一本书,但是,处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不通过读书再学习提升,很快会被社会甩在后面。”作为一名白领,杨女士早就意识到近年来新技术革新给很多行业带来冲击、颠覆,更带来新的洗牌机遇,“我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和行业资讯,知道这个世界、这个行业每天都在发生什么变化。读书是解决我这些疑问的最有效手段。”
  “我建了一个读书微信群,召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儿们每天读书打卡,有书友在群里交流。”在行政服务大厅工作的李先生是周围人认可的“考霸”,大学专升本,本科毕业时,他拿到了一家党报媒体入职offer、考上了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研究生、也通过了公务员面试。入职公务员后后,他又考入一所工作所在地的大学在职读研。毕业后,他依然不间断学习、提高,并对于各种考试非常热衷,像是一路升级打怪,不断变强的过程,他沉迷其间,“学习、阅读,应该像吃饭、呼吸一样,成为一件越来越习惯、离不开的事情。”
  据了解,“线上组队读书”正在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尤其吸引了一大批想读书但不知道读什么、读了开头但坚持不下去的人。
  “身边朋友可能跟自己有相同爱好的只有那么三五个,但网络人群基数巨大,寻找到大量的同好者非常容易。无论是喜欢干货类图书、喜欢漫画、还是喜欢理财书籍,都能找到大量的人交流、分享。”李先生说,而这也是一个图书筛选的过程,能更有效的接触的一流的行业书籍。
  而新媒体使大众拥有了更多分享读书体验的渠道,微信公众号、微信读书群提供了带动性极强的虚拟读书平台,引导更多人读书、读好书。 
碎片信息太多,筛选有效信息太难
  当然,“碎片化”、“快餐化”、“浅阅读”等现象也影响着阅读内容和质量。
  “我是媒体从业人员,也维护着单位正式的微信公众号、还运营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关注了不下500个多个行业比较突出的微信公众号,用于获取最新资讯,筛选出最优质、有价值的信息呈现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媒体人小郭表示“但经常发现自己被大量的信息淹没,有时候针对同一个新闻事件,很多微信号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如果对信息缺乏判断,即使阅读也很难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当大量的信息涌入,偶尔会感到茫然。”
  要想真正从网络时代阅读浅层化、碎片化中回归系统阅读和深度阅读,还需要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然后在所需要的领域内深耕,才能避免陷入碎片信息中导致阅读空洞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