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设立肿瘤预防和早诊早治机构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于华。◥
   本报记者 刘腾腾
  当前,恶性肿瘤成为岛城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七成肿瘤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治愈率极低。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于华建议,设肿瘤预防和早诊早治研究机构,加强肿瘤疾病预防,使居民远离存在肿瘤发病高危因素的生活方式或暴露因素,降低肿瘤发病率。
七成肿瘤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
  于华介绍,目前,全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恶性肿瘤也是青岛居民的头号杀手,而大部分肿瘤病人发现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术后康复缓慢。面对居高不下的肿瘤发病率以及早期筛查范围力度不足的现状,青岛在肿瘤疾病的宣传预防、早诊早治、高发癌症筛查及肿瘤监测随访系统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以青岛市肿瘤医院为例,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共收治肿瘤住院患者7737例,治愈仅63例。“可见肿瘤患者病例数较大,仅一家医院在八个月的时间内收治入院患者达近8000例。”于华介绍,肿瘤早诊率为11.06%,临床上70%的患者诊断时就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或其他高效治疗机会,只能采取化疗甚至靠药物支持,治愈率极低。相比而言,日本的胃癌早诊率高于50%,肺癌早诊率高于70%;美国的乳腺癌早诊率高于80%,差距较明显。
建议设肿瘤预防机构,早发现早治疗
  对此,于华提出了关于增强青岛市肿瘤预防和早诊早治能力的建议。她建议,鉴于当前全市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居民对肿瘤预防知识仍显不足,居民肿瘤筛查普及范围偏小,以及对患者出院后随访收集的欠缺等状况,应在原来青岛市肿瘤防治中心基础上设立青岛市肿瘤预防和早诊早治研究机构,加强肿瘤疾病预防,进一步开展早诊早治和肿瘤筛查等工作,为全市居民的健康提供更多支持。
  首先要在青岛市肿瘤防治中心挂靠单位青岛市肿瘤医院内规划建设专用基地,并配置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保障有充分工作场所和人员开展肿瘤疾病的预防、分析和科研等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把肿瘤疾病的预防宣传、早诊早治普及和部分肿瘤疾病筛查部署工作进一步落实发展,结合肿瘤防治中心特点,开展肿瘤防治及康复的科研工作。二是要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将肺癌、胃癌、肝癌等高发肿瘤疾病列入重点癌症早期筛查范围,逐步在适龄人群中开展防癌查体,并纳入医保支付范畴。通过健康宣教和医保补助等措施,提高居民的依从性,实现肿瘤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癌症早诊率,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效果。
通过大数据探索肿瘤诊疗新方法
  同时,于华还建议,要建立青岛市肿瘤登记、监测和随访管理系统,系统应覆盖全青岛市和肿瘤患者全过程,系统掌握肿瘤病人自发病到死亡、入院至出院以及患者在医院内外接受的所有诊疗行为。最后将大数据汇总至青岛市肿瘤防治中心,通过软件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和使用数据库资料,有助于肿瘤康复的科研和健康公益研究,进一步探索肿瘤诊疗新方法,对后续患者的诊疗康复提供指导意见,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此外,应加大政府专项经费投入,切实加强肿瘤健康教育。通过研究分析青岛市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市民中推广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指南,使居民远离存在肿瘤发病高危因素的生活方式或暴露因素,降低肿瘤发病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