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政策扶持,建成3D打印示范城

  青岛市政协委员、三迪时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学。
   本报记者 李珍梅
  今年3月,青岛获批全国“中国制造2025”首批试点示范城市,青岛发展先进制造业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版图。面对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青岛市政协委员、三迪时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学提交提案,建议青岛重点鼓励支持包括增材制造(3D打印)在内的智能制造产业,力争五年内把青岛建成全国3D打印的一流示范城市,助力“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3D打印颠覆传统制造模式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3D打印自进入公众视线开始,便被寄予厚望。目前,3D打印技术已在航天航空、医疗、汽车等领域获得应用。
  “3D打印高度节约资源,高效完成工序,高度贴合市场需求,对于传统制造模式可谓颠覆式创新。”在行业业界标杆、三迪时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学看来,3D打印顺应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未来,工艺设计者只需“上传”设计方案,就可以用3D打印机输出产品,减少传统制造业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与依赖。
  李培学举了两个例子:青岛市一家航空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定制飞机座椅扶手组件服务,经过国家航空管理局严格的航空备件实验检测后,大大缩短了航空公司从国外备货的时间,成本由平均3500元降低到了900元,费用节省了近四分之三。即墨一家汽车模具企业需要内部带有随性冷却流道的金属模具,用传统工艺很难实现设计制作,他们使用3D打印技术进行模具加工,效率提升了60%。
  “3D打印契合青岛先进制造业定位与产业优势。”李培学说,青岛市有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2016年,制造业在全市工业中占比超过97%,具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产业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在刚刚获批的《青岛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中,增材制造(3D打印)与互联网工业、智能制造、大数据工程等被列为青岛市创新发展的重点产业。其中提出,青岛的3D打印企业要重点探索建立具有股权约束的实体化新型研究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正在逐渐清晰。”李培学说,目前,青岛市有接近30余家相关企业和院校正在从事与3D打印相关的设备、材料研发。但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小而散”的现状以及应用市场的局限仍然阻碍着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必须抱团发展,探索建立具有股权约束的实体化新型研究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
  被称为中国3D打印界“阿里巴巴”的三迪时空网,便是一个致力于整合国内3D打印全产业链资源的服务平台。它整合了3D打印从源头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资源。目前,三迪时空网已聚集国内外优秀3D打印企业愈1300家,占全国3D打印相关企业总数的95%以上,通过平台实现应用的3D打印企业超过9万家、个人会员数超过160万。
  不过,除了平台,产业基地也是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的重要载体。“目前,上海松江、安徽芜湖、广东荔湾等地都在纷纷打造3D打印产业园。我们青岛即墨经济开发区、莱西开发区等地也正在加快建立3D打印创新产业基地。”李培学说。
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引才力度
  除了企业自身要紧扣市场,加快发展外,李培学建议,政府也需要在资金、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
  “核心技术决定核心竞争力,应加大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李培学说,可以设立3D打印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支持3D打印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更多资本进入3D打印领域。
  李培学还建议政府特别是对于研发投入多的服务平台企业和中小型3D打印服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扶持,加快3D打印的试点示范与普及推广。
  产业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但作为新兴产业的3D打印行业,人才非常紧缺。三迪时空对团队研发和创新尤为重视,目前公司通过整合3D打印行业的国内外院士专家团队、千人计划专家团队、重点院校的核心研发团队,组建3D打印国际创新应用研究院专家理事会,并牵头组建山东省增材制造(3D打印)创新中心。
  三迪时空还积极与学校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公司与青岛电子学校、黄岛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开展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在青岛技师学院建立三迪时空冠名班。与青岛工贸学校、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管理学院、四方机车车辆技术学院、即墨一职专等院校也开展了合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