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网上“淘”村宝淘国中的来出

  王存朋和他的团队工作中。
     本报记者 邢孟 通讯员 李英

  南赵楼村位于郓城县南赵楼镇驻地南部,现有人口2531人,692户,这个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的小村庄经济基础薄弱,多年来人均收入较低。然而,2016年9月,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却被阿里巴巴集团评为“中国淘宝村”。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发展成淘宝村,南赵楼村的崛起便是得益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助力。
返乡创业
青年走上电商路
  王存朋是郓城县南赵楼镇南赵楼村人,当年21岁的他走出学校大门后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电器公司做销售,刚进公司时,虽然白天忙忙碌碌十分充实,但心怀梦想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充分利用工作间隙和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子产品销售知识。就这样,王存朋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从一个销售部的小职员做到了销售经理。2015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王存朋却选择返乡创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重新挑战自己,带动家乡创业致富。
  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南赵楼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没有特色农产品,工业基础也非常薄弱,缺少致富门路。无奈之下,王存朋只得发挥特长先从电子产品销售做起。但南赵楼村集体收入较少,资金短缺,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带动村民发展电子产品销售杯水车薪。另外,当地村民对电子产品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经营与销售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并且,当时电子产品的营销市场就只是乡镇中心街道上为数不多的家用电器零售店,以及两三家手机销售维修店,难以形成规模。面对这些难题,王存朋决定先进行走访与调研,摸清当地的电子产品营销状况以及当地群众对电子产品的需求。
  每天起早贪黑,奔波于县城各大商场、个体小店,了解区域内所售电子产品的种类、价格、进货渠道、销售数量,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王存朋发现县市的实体店销售模式已逐渐被线上销售所覆盖,感受到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机会,在南赵楼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念头油然而生。2015年,王存朋在网上报名参加了农村淘宝招募。2015年10月12日由王存朋开设的淘宝店在南赵楼村开业。开业当天不负众望,达到了918单3万多元的成绩。
  2015年年货节,在短短半个月里,南赵楼淘宝团队含佣营业额达到了128.78万,取得了菏泽电商服务站的第一名,也登上了阿里第一届年货节全国百万英雄榜。此后,王存朋注册了公司,开始把自己的数码产品放到网上销售。
电商助力
小村庄网上“淘金”
  作为南赵楼村电商行业的领头人,王存朋在自己创业的同时没有忘记乡邻。在与村民的交流中,王存朋了解到村民们种植、销售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价格相差很多,村民们无法得到更多的利润。于是,王存朋就开始思索如何帮助村民们把产品卖出去。
  “现在政府正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对于电商创业和扶贫都有大力支持和配套服务,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村上许多做的很不错的传统店铺,也都有线上线下一起做的想法。”王存朋说,由此,成立电商孵化基地的想法由此产生。说干就干,在政府的支持下,王存朋带领南赵楼村的30多名电商学员建成了160余平米的电商创业孵化室,配备计算机30台,投影仪、真空包装机等配套设施齐全,通过县淘宝大学,基地自训等形式,共培育学员140余人,为南赵楼村电商推广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随着南赵楼电商销售火爆,合伙村民也收益颇丰,这引来了其他村民的纷纷效仿,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电商行列。2015年底,南赵楼村开办了6家淘宝店,2016年扩展到40多家,截至2016年末,南赵楼电商宝店遍地开花,创办100余家。随着淘宝店铺的不断开设与扩展,线上产品已由外地进购的单一电子产品发展到本地生产的蜂蜜、蜂胶、谷物、糕点等多种农副产品。围绕生产、销售、服务的电子商务成为南赵楼村的新生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6年9月,南赵楼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
  快速的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南赵楼村的产业模式,也让“农二代”们又重返故乡,纷纷加入电商行列,昔日沉寂的小村庄也满血复活。据了解,在此之前2500余人的南赵楼村,近千人外出打工。现如今,除了少部分人在外务工,90%以上的村民都回到了村里创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