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无现金”支付,安全才是首要问题

     □谭浩俊

  微信自2015年便已推出8月8日为无现金日,支付宝今年则抢先赶在8月1日-8月8日推出了“无现金城市周”。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对于无现金营销活动的“较劲”,将本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无现金支付推上了风口浪尖。
  由于个别单位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手段,“无现金”问题也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如珠海一家面馆因只接受手机支付而“谢绝现金”,被央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而进一步的消息是,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告知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去掉“无现金”字眼;二是撤掉所有含有“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三是公开告知参与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尊重消费者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能不能用“无现金”的表达方式,在相关活动中是否一定要去掉“无现金”字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现金社会”终将到来,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货币也不是天然就有,也是从物物交换逐步转变而来。而进入货币时代以后,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诸如银票、汇兑等不直接接触现金的支付手段。无论是货币还是银票等,在首次出现时,也遭遇到了与“无现金社会”一样的质疑。但是,最终都变成了现实。
  真正应当关注的,并不是用什么概念,而是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无现金”支付安全隐患,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为,随着“无现金”范围的不断扩大,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也会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很容易发生风险,并引起广大居民对“无现金”的担忧。当年货币替代实物、银票替代直接使用现金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安全问题,这些货币、银票等是否安全,是否会给使用者带来风险。也正是因为没有在安全方面出现太大的漏洞,不仅没有给企业和居民带来严重损失,还有效避免了实物、现金被抢等方面的问题,才最终为企业、居民所接受,并一直发展到今天。
  移动支付手段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现金使用产生了冲击。虽然银票、汇兑等也是“无现金”的一种表现形式,但那都是发生在重要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中,日常生活中主要还是现金支付。移动支付颠覆了现金支付方式,对现金是否还有必要存在提出了挑战。在一些移动支付比较发达的城市,“无现金”支付已经超过了90%。
  “无现金”对安全的要求,显然比现金更高。毕竟,现金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相关的监管制度运行规则都已经相当完整,出现风险的概率非常小。移动支付诞生时间不长,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需要防止漏洞、打好补丁。所以,切不要围绕该不该使用“无现金”概念争得不可开交,而应当把目光更多地转向安全方面,围绕安全问题展开积极讨论,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专题研究,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确保不发生严重的安全风险,确保企业和居民能安全地使用移动支付。
  有关方面的担心也有一定道理,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无现金”不要发生大的问题,尤其在现金没有退出市场的情况下遏制不收现金问题的发生,也是需要的。但是,无论如何,不要为“无现金社会”的到来设置障碍。“无现金社会”终将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是应对“无现金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