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朋友圈里的侯姐

   □郑学富
  去年四月,我到陕西寻访抗战老兵,遇到了一位热心人,大家都称她“侯姐”。
  侯姐名叫侯莉,无论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是五六十岁的年长者,都叫她“侯姐”,可能是因为她有着大姐般的热情、善良的心肠,关怀抗战老兵无微不至的原因吧。
  尽管她比我还小一岁,入乡随俗,我也尊称她“侯姐”,并加了她的微信。
  我们要到汉中、渭南、铜川等地寻访抗战老兵。侯姐非常热情,为我们借了一辆面包车,免费使用,并且她全程陪同,很令我们感动。
  在路上,我翻看了侯姐发在朋友圈里的微信,大多是关爱抗战老兵的一些记录。这一年多来,她马不停蹄地定点、定向关爱特困、患病老兵,每个月都要去一次,送药、送食物,连节假日都没有,更顾不上家庭。老公刚开始有些怨言,后来被她的行为感化,理解、支持她所做的慈善事业,并且多次参加关爱活动。咸阳市有一位抗战老兵叫刘爱民,92岁了,身体不太好,她多次到刘家走访慰问,送药、送食物。有一次,刘家人给侯姐打电话,说老人不行了,你能来看一眼吗?侯姐听后,立即找车过去。到家一看,家人已为老人穿好寿衣,准备送殡了。侯姐凭着多年的护士经历,认定老人并没有去世,她呼喊着老人的名字,并唱起了《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时老人慢慢地睁开眼,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他们又筹资12000多元,把老人送到医院医治,直到现在老人还健在。
  从朋友圈里,可看到侯姐关爱抗战老兵忙碌的身影。老兵见了她,格外亲切,犹如见到了久别的女儿一样。高考期间,她要给住在秦岭深处的老兵送药品,不能陪女儿参加高考。但是女儿却非常理解妈妈,并且支持妈妈的公益事业。
  前几天,我又看到侯姐发的一条微信。
  微信上说:陕西大荔94岁的抗战老兵王自俊因患重病,在医院抢救18天无效,归队仙逝。侯姐在微信中说:这位老兵家里非常困难,靠低保生活。关爱团发现他才20多天,关爱刚刚开始,我们尽管作了很大的努力,死神还是拖走了老人。老人的女儿流着泪告诉我:“父亲去世前还记得姓侯的女志愿者,她送来了‘抗战英雄’的匾牌,还给我喂饭喂药,想再见她一面。”我听了后很是内疚和不安,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和抗战老兵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慷慨赴死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为了他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