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现代人生存困境冲突的悲情寓言

     10月5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日裔英国籍作家石黑一雄摘得桂冠。石黑一雄是谁?即便在日本,公众对他的名字也是非常陌生的。这位与拉什迪、奈保尔一同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作家,其作品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许民彤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石黑一雄,颁奖理由为“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揭开了存在于幻想中的地狱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也有的译为“小说以巨大的情感力量,揭露了我们与世界虚幻联系下潜藏的深渊”。
  有评论说,石黑一雄小说中的人物“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耸耸肩,露出凄然的微笑。他笔下的主要人物通常是在充满规则的世界中迷失的人。制定这些规则就是为了使他们保持无知、易受控制”。这使人想到石黑一雄的略带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讲述的是31岁的女主人公回首往事:凯西、露丝和汤米等孩子们在英格兰乡间的黑尔舍姆寄宿学校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被悉心照料着,起居饮食规律健康,无需学习社会事务。他们每天起床后,会整整齐齐地排好队,就像机器一样,挨个去领取一瓶鲜牛奶——是的,他们是克隆人。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保持身心健康为社会精英们“服务”——捐献身体。生命的终极价值在这里被现实否定,他们被规划和被审批过的生命,过着被强制界定的生活。更为讽刺的是,当他们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克隆人时,这些活得扭曲而卑微的人已经习惯了黑暗,他们不但不反抗,还要为黑暗辩护,同时通过纵情声色享乐来逃避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无尽恐惧,“对你我这样的人而言,残酷的现实使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将我们的命运交给那些身处世界之轴心、雇用我们的伟大绅士。”
  这部小说的情节内容,可说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的最好注脚,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我们与世界虚幻联系”的惊人揭示与“潜藏的深渊”的真实存在。生活的虚幻形成了纯粹而完全的经验现实,构成文学的内在张力。
  石黑一雄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故事?石黑一雄讲到我们生命中的人或非人的力量:我们小时候的记忆是被课本控制的。长大后,我们的记忆又被媒体、大众娱乐、历史书籍和博物馆所控制。在这样的无力下,如果努力奋斗也希望渺茫,你会奋力一击还是放任自流呢?“有时候人会面临重大抉择,你可以观察他此后的命运进程,事实上他的选择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喜欢这样的故事。”
  的确是这样,在当代社会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和各种非人的技术或者控制的力量产生密切的联系,并深受其影响和支配。非人的控制力量这种复杂现象中,蕴藏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各种可能性。所以,石黑一雄通过他的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控制之恶的忧思,也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
  可以说,石黑一雄之所以能够获得“诺奖”,是因为他的小说写作关心的是人类的普遍命运,反映人类的普遍精神问题,揭示人类普遍的生命存在冲突,所以,无论石黑一雄笔下写的是他潜意识中的回忆、追忆也好,还是身份的归属也好,是自我的追寻也好,还是生存的荒诞也好,这些都是文学表现的永恒的主题或母题,因此,石黑一雄的文学作品能够得到所有人特别是当代读者的精神认同和情感共鸣,在其作品中读者可以穿越时间与自己相遇。石黑一雄笔下的生存、困境是所有人的,石黑一雄的文学密码是现代人生存困境冲突的悲情寓言……
  石黑一雄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终极价值在这里被现实否定,他们被规划和被审批过的生命,过着被强制界定的生活”这样残酷的现实。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中,我们的一系列与生命、灵魂和精神有关的问题开始涌现出来,而伴随这些问题而来的是烦心的焦虑、极度的苦恼,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产生的一种精神的不安,而这种不安和焦虑又激发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寻找意义和价值的终极追问。这正是文学不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文学乃是自我的反映,人类投影于文学中,从中认识自己,唯有这面镜子向人呈现其自身的面貌……对此,石黑一雄的小说做了最好的诠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