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有了扶贫岗,娘俩生活更有奔头

  孟广华正在大棚里为花卉除草,干劲十足。
     如今在咱家门口,种种花一年就能多收入8000元左右,加上各项补贴和庄稼的收入,每年能拿到17000元左右,俺这残疾人再也不用四处奔波打零工了……20日上午,在高新区接庄街道常营村的一处花卉种植大棚里,残疾人孟广华照料好年迈的母亲后,正在为花卉除草。接受帮扶5年来,孟广华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不仅娘俩衣食无忧,家里还置办齐了常用的家电,生活越过越舒坦。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李亚腾  通讯员 陈鑫

左腿有残疾的他
曾四处打工养母亲

  57岁的孟广华与87岁的母亲一起生活。每天一大早,照顾母亲吃过早饭后,他便会前往村西的济宁高新盈万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上班。如今,孟广华已在合作社工作了5年,平时主要负责花卉、蔬菜的种植管理。“相比以前经常出远门‘出大力’,现在的工作不仅轻快而且收入也稳定。”孟广华说,自己左腿有残疾,年纪越大行动越不便。如今,这份通过政府精准扶贫提供的工作,不仅帮他摘掉了“穷帽子”,让他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盼头。
  “前些年,我修过铁路、盖过楼房……”在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交谈中孟广华说,为了养活自己和年迈的母亲,他曾经四处打零工,什么样的苦都吃过。即便是这样,每天几十元的收入也得看天吃饭。“给铁路换枕木,阴雨天不能干,收入时断时续。”他说,那时他们三人一组更换重达300多公斤的枕木,这对于左腿有残疾的他来说,是件非常吃力的工作。“如今这份工作没有太大的强度,腿累了随时可以歇会,而且每年都能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谈及如今的生活,孟广华笑着说,除了合作社的工资,家里还有两亩农田,平时种些小麦、玉米,一年也能收入1600多元。再加上,政府给的低保补贴及母亲每月110元的高龄补贴,娘俩如今一年也能收入一万六七千元。有了这笔稳定的收入,自己和老母亲在生活上也更有保障。
生活环境大变样
家用电器样样都有

  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如今孟广华娘俩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舒心。“经济上没有了压力,老母亲的牙口不好,现在也能经常给她煮鸡蛋、买肉吃了,曾经别人家吃肉,我家只能吃咸菜的日子早已过去了。”孟广华指着身上的针织衫和新鞋笑着说,瞧,这身衣服刚买了没多久,要是搁以前,买新衣服的事想都不敢想。“天凉之前,还得给俺娘买件新棉袄,老人年纪大了怕冷,得让她穿暖和些。”孟广华向记者念叨。
  洗衣机、电冰箱、彩电……这些家电早已出现在孟广华家里。“换作是几年前,家里的电器我能想起来的或许只有电灯、手电筒、一个老式黑白电视机,还经常没信号。”孟广华说,现在不仅该有的家电都置办齐了,做饭烧柴禾的劈柴锅也“退休”换上了环保节能的燃气炉。孟广华还提到,以前冬天在屋里冻得都伸不开手,夏天热得睡不好觉,于是在去年他们家又新安装了一台空调。“冬暖夏凉,老母亲住着也舒服。”孟广华说。
  句句不离老母亲,政府扶贫工作为孟广华提供的就业岗位,让他这份最质朴的孝心也得以实现。“工作量减少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如今俺娘俩的生活更有保障了。”孟广华用这句话总结了过去5年来政府扶贫工作对他们一家的帮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