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甲骨文之父”原是“出版人”

  《四家馆课》书影
     近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甲骨文的发现者——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也再度被提及。近日,在王懿荣的家乡,由烟台图书馆举办的“福山王氏刻书展”开展,向世人呈现了王懿荣的清代著名“出版人”身份。

  本报记者 师文静         

以身殉国
刻书贡献有待发掘

  100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清代学者王懿荣在中草药“龙骨”上发现了细小的刻字,后经研究与考证,这就是上古时期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次引起了世界关注。
  出生并成长于烟台福山的王懿荣是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曾担任国子监祭酒(当时最高学府官职名),王懿荣泛涉书史,是清代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1899年王懿荣发现殷墟甲骨文后,在当时掀起了甲骨文购藏和研究热潮,王懿荣也被后人尊称为“甲骨文之父”。但仅在发现甲骨文一年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王懿荣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唐桂艳认为,世人总是将王懿荣与发现甲骨文、庚子殉难等重要事件联系在一起,但他在文化上的贡献还远远没有被发掘,比如他在刻书上的贡献。11月30日,在烟台图书馆举办的“福山王氏刻书展”就全面呈现了“福山王氏”家族和王懿荣刻书的内容与影响。
  唐桂艳研究发现,王懿荣主导的刻书包括《周公年表》《麟角集》《荀子补注》以及《四家馆课》等,同时还有自己科考文章的汇集、唐人集子,非常多样化。而其生命最后刻印的《四家馆课》还有一段让人感动的故事。
  1900年,王懿荣计划刊刻张之洞、盛昱、樊增祥及自己撰写的文章,集成《四家馆课》,交付刻字工人三个月后八国联军便入侵北京,慈禧西逃,王懿荣坚守京城,以身殉国。“大家都以为王懿荣生前所刻的最后这部书肯定无着落了,但当年秋天,工人却将刻好的《四家馆课》交给了王懿荣的友人,得以留世,该书现存于清华大学图书馆。”唐桂艳称,在当时纷乱的环境中,中国椠工依然从容刻书,这种坚守中华文化的精神现在看来令人动容。
传承文化
科举世家成出版家族

  王懿荣刻书以古为主,着力打造学术精品。唐桂艳告诉记者,“他对刻书质量要求严格,感觉印刻不精的就放弃。清末刻字工费不菲,果断地将已经刻成的雕版弃置不印,可见王懿荣对刻书艺术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王懿荣尤其关注山东先贤的文献,“他对推广山东著作很上心,山东多部重要的书是经他建议刊刻的。他很喜欢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在翰林院发现戚继光的著作后,就找人抄下来送给了当时的山东巡抚张曜,要求张曜将山东人戚继光的著作刻出来,推广出去。王懿荣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做出了很多贡献。”
  唐桂艳说,身处文化世家,王懿荣刻书也受到家族的影响。王懿荣出生的“福山王氏”家族,是山东著名的科举世家、文化世家,在清代该家族涌现了27位进士、著书立说80余部,家族长盛达三百年之久,是清代山东除了曲阜孔氏之外的第二大刻书家族,在山东雕版印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王懿荣及其历代长辈更像是一个注重文化传播的‘出版人’,他们选择文本,再找专门雕刻的刻书匠人做雕版,然后再刷印、装订。”  
  其实,通过王懿荣的刻书,还可以管窥清代雕版印刷业。唐桂艳表示,文化世家刻书是明清私家刻书的主体,印刻的书籍非常宽泛,除了印刻自身喜爱的典籍、认可的文人著作外,还印刻自家先辈的著作,以传承家族文脉。“世家刻书一般不经营,都是自己掏钱刻。世家刻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家族成员参加科举考试。”
  唐桂艳说,除了私家刻书,雕版印刷时代另外两大印书系统是官刻和作坊刻书,官方刻印主要印刻典籍、地方文献;作坊刻书主要是盈利,以医书等实用性著作为主。“山东私家刻书很兴盛,对传承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私家刻书我现在能统计到的有4000多部,比山东官方刻书多很多。当下能刻雕版的人也很少,而明清珍贵的刻本,现已成为收藏热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