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先行区可建“济南国际创新学院”

  石济客专济南黄河公铁大桥已建成通车。这里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重要交通支撑之一。(资料片)
     10日上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舜耕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济南党政领导与政协委员直面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各界别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直通车”。12位政协委员围绕先行区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济港交流等问题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王皇 张阿凤   
先建生活配套设施
更好“筑巢引凤”

  2018年是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元年”,济南要集全市之力实现“千年一跨”。建设成什么样、如何建设,也成了今年济南两会的热门话题。10日上午的大会发言中,民建济南市委副主委丁保国就提到,先行区建设建议采用“管委会+”模式,根据试验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任务,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
  丁保国将先行区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过渡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建议。第一阶段是以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为主的初创期,可采用“领导小组+管委会+开发公司+辖区政府”管理体制。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丁保国建议管委会主要承担政府重大决策的协调落实,不承担税收、治安等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这些职能仍由辖区政府承担。
  第二阶段为过渡期,丁保国建议管委会除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外,针对入驻企业和人口的增加,相应增加部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可逐步过渡为“管委会+开发公司+辖区政府”的准政府管理体制。
  第三阶段为发展成熟期。随着先行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入驻企业和人口对管委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可根据发展需要,或设立新区政府,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也可整体移交原辖区政府管理。
  同时,丁保国在先行区的招商机制、优化服务机制、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也给出了不少务实的建议。如招商引资坚持规划引领、精准招商、“选鸟入笼”,合规企业直接进驻;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使企业可“拎包入住”。 
  优化政务服务机制方面,丁保国建议市直各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全部彻底授权给管委会;启用管委会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一章到底。推行网上政务,对合规项目审批“只跑一趟”甚至“一趟不跑”。配套设置方面,丁保国建议先行建设学校、医院、公园、商场、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以更好地“筑巢引凤”。
每年举办高规格
“创业泉城”技能大赛

  如何在人才引进方面获得先机?民进济南市委副主委潘荣庆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了建议。
  潘荣庆建议,济南可以参照先进城市的做法,与省内外高校签订优秀毕业生招聘协议,每年通过笔试和面试的形式优选相关专业的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事业、机关单位,满足当前发展所需人才。同时,积极促进与高校联合办学,按照济南长远发展所需人才情况,与高校合作开辟相关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专业,通过校招与统招考试,优选本土高中、高职毕业生进入高校联合办学的相关学科学习,实现订单式培养,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创新创业方面,潘荣庆建议可以制定“创业泉城”优秀青年(大学生)培育扶持计划。“参照先进城市做法,制定实施‘创业泉城’优秀青年(大学生)培育扶持计划,每年举办高规格‘创业泉城’技能大赛,在高校毕业生和本市青年中遴选出百名创新能力强、创业项目优、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大学生)人才和团队,给予入选青年(大学生)落户、1-3年孵化场地租金补贴、创投基金扶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补贴等优惠措施,吸引并鼓励青年(大学生)人才和团队在济创业。”
  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人才引进培养方面,潘荣庆提到可以建立“济南国际创新学院”,围绕济南市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合作,成立驻济工作站、研究所、企业培训学院。“国际创新学院”为开放式学院,充分发挥市场主导、项目主导的作用,深化产学研融合,形成创新驱动的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国际创新学院”以成果转化和创新为重点,鼓励入驻研究机构和创业团队与我市人才定制计划相对接,形成以项目带动引才,以引才带动育才的人才生态体系。通过连续5-10年的定制培养,为济南培育出一批数量大、范围广、品质高的人才。
可制定专门政策
吸引香港金融机构

  济南市政协常委、香港济南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麦家荣介绍,最近腾讯发布了一个大数据分析:每天进入济南的人口超过1万,这样的城市全国只有8个。“这是济南非常强大的一个地域优势。很多香港本土机构近年来有个担心,就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资源已被充分开发,竞争过度。而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坐拥全山东的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开发,既可辐射周边省份,又可与北京、上海互动,因此济南应当考虑制定专门针对香港金融机构的吸引政策。”
  麦家荣说,香港在新股上市融资方面一直领先全球,目前济南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共7家。但自2009年至今,只有一家济南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济南的开放程度以及国际化程度,企业境外上市的数量、质量和速度在某种程度上释放着一种信号。他建议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恒常而有效的沟通渠道,比如由政府主管部门搭建一个平台,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交流洽谈会或者沙龙,让企业随时可以找到放心的面对面的沟通渠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