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岁月静好,守卫健康我们同行

     去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医疗大事件频发的一年。作为行业新闻中心一名专跑医疗的记者,2017年可谓忙碌且充实。新闻每天都在上演,新的一年,我还将继续踏上传递时代声音,用真心去报道真实世界的砥砺征程。
  本报记者 王小蒙

“小姑娘胆子还挺大!”
  作为一名医疗记者,在2017新年伊始,我毫无例外地又在医院度过一天,不同的是这次我出现在产科。当时,放开全面二孩带来的生育热潮正值高峰期,济南每月1.3万的新生儿出生量达到有史以来的历史巅峰。不少医院分娩量出现井喷之势,不难想象产科医生到底有多忙碌。
  于是,我打算写一篇体验新闻,用记者的眼睛和笔端,记录这一历史性的政策带来的现实影响。我跟着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产科医生张志伟主任,一天不断辗转于病房、产房和手术室之间,观察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他辛苦付出的每一个小细节。
  当时每天在病房会有五六十位孕妇等着他下医嘱,四五台手术需要他主刀,忙得团团转的张志伟主任,只能一边走一边回答我的采访提问。我还跟着他进入手术室,近距离观察了一台剖腹产手术。
  此前,一直听说剖腹产手术会很疼,但对于没有这份经历的人来说,往往很难感同身受。但是那天,当我看到医生用锋利的手术刀快速准确地剖开产妇的子宫,把新生儿抱出来之后,再一层层缝合子宫和肌肉的刀口时,虽然内心早已震惊不已,但我依然努力维持着冷静。一位资历颇深的护士长忍不住对我说,“小姑娘胆子还挺大,上次有位记者看了没几眼就晕过去了。”
  事后,我写出了《一个产科男医生的2016年:忙到连妻子朋友圈都没时间点赞》这篇文章,张志伟主任专门给我发消息表示感谢,认为我写出了他的心声、辛苦得到了认可。虽然文章没有罗列二孩数据和科学的分析,但在我看来,这篇充满温情实意的文章,同样反映了现实,也正是政策改革下需要铭记的一段缩影。
经常往医院跑一跑
  2017年,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我紧抓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和医联体建设这些热词,做了一系列政策解读类文章。为了解我省医联体建设情况,我深入济南及周边县市的医院,一大早就跟着专家去县级医院坐诊,一点点访谈了解基层患者的就医感受。
  采访前后花了一周时间,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我写出《山东省已组建790家医联体,县域就诊率近90%》《医联体不是大医院“跑马圈地”》这两篇文章,以详实例子和全面调查,为读者解读了政策背后的深意。
  “事实+勤快,胆大+细心”是一名记者必备的素质。经常往医院跑一跑,多走近医护人员和患者,在了解事实的同时深入探究他们的工作感悟和内心真实想法,这些都是医疗报道记者需要做好的功课。
  新的一年,我还将继续努力,从一篇篇客观公正的报道做起,促进社会形成对医疗业的正确认知,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记录更多温情和感动,为读者呐喊。为了岁月静好,我愿秉承新闻理想继续努力前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