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聚爱公益,快乐奉献无问西东

     “我们与群众的感情,不是同情,不是怜悯,更不是施舍,而是水乳交融、血脉相连。”党的十九大代表、齐鲁晚报记者张刚的这句话,大概能反映出我们这些公益记者的心声。聚爱同行,无问西东,从2017到2018,我们“益”往无前。

  本报记者 张九龙       
奉献会让人快乐
公益重在亲身参与

  2017年初,齐鲁晚报等单位联合发起了首届优秀齐鲁志愿者评选活动,在和公益伙伴的一次次对话中,让我有机会重新思考公益的意义。
  年过六旬的齐亚珍做起公益来就像个活泼的孩子,带着一群爱好文艺的老友去义演,军营、监狱、福利院、老年公寓、荣军医院、建筑工地,总是兴致勃勃;钟倩身患重病,行动不便,家庭状况也不好,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学心理咨询知识,开通热线、撰写美文,9年里帮助过4000多人,其中仅轻生、自杀的案例就有上百个;“80后”的周长朋是名小学老师,爱好游泳的他利用闲暇时间通过了游泳救生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成为全县唯一的水上救援志愿者,从此,他24小时待命,协助公安机关进行义务水上救援,面对湿气侵骨的疼痛,他却无怨无悔……
  齐鲁志愿者有句口号叫“我奉献,我快乐”,这正是每个公益人的真实写照。当你参与其中,会很容易被那种相见恨晚的兴奋所感染。那一刻,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
  慈善在于给予,而公益在于参与。公益需要钱,交通支出、装备支出必不可少,多数情况下需要公益人自掏腰包。但公益又不仅靠钱就能解决。慈善可能以给钱为主,而公益需要花出的是时间、激情、智慧以及所有你可能拿不出来的东西。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去做慈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公益。
做好人,行好事
我们“益”往无前

  公益,听起来“高大上”,但在我看来,其本质就是做好人、行好事。2016年11月,张刚大篷车发起了“百元助学”公益项目,这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接力,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支持,让我们更坚定那颗公益初心。
  齐鲁晚报作为一家有温度、有担当的报纸,在弘扬社会正气、推动公益事业发展方面始终不遗余力。2017年,围绕创刊30周年主题,公益伙伴们铆足了劲,除了前面提到的“优秀齐鲁志愿者评选”“百元助学”等,还推出了丰富的活动。
  记者们在以往采访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家庭贫困的孩子,有的甚至是孤儿、病残儿。“百元助学”公益项目就是为这些贫困孩子寻找每月百元的热心捐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成长成才。
  “100元,也许还不够与朋友小聚一次的花销,却可以精准地为一个在贫困中努力向上的孩子解决一个月的温饱。”招募文章中的这句话打动了许多人,每次我们大约会发布20名需要资助的孩子名单,但平均一两个小时,就会全部被认领。
  每次发布名单,小伙伴们都挺“怵头”。发布20个名额,会有七八十个新朋友通过电话、网络途径报名认领,再加上之前每次沉淀下来的老朋友,我们的名额“欠账”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在“百元助学”群里,许多爱心人士向我们“抱怨”:等了好几批了,又没“抢”到,做好事太难了,能不能给预留个名额?面对大家的“质问”,我们只好充满歉意地耐心解释,同时,心里感到暖洋洋的。献爱心需要“抢”机会,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励我们?
  在一年的资助期,许多爱心人士和贫困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意,有的爱心人士全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的爱心人士专程驱车去给孩子送些衣物和学习用品。我相信,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陌生人的善举将影响他们的性格成长,而不只是物质上的改善。
  奉献使人快乐,公益无问西东。新的一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诚挚邀请大家加入到公益大家庭中。2018,“益”起来,“益”起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