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责任在肩,用心测量身边温度

     作为融媒报道中心的一名记者,我和部门同事主要关注“社会新闻”的采写。根据中心“社会新闻,报道社会”的理念定位,我们倾力在形形色色的新闻背后,发现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运行规律。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我们心怀敬畏,为时代叙事;在新闻现场,在读者身边,我们心怀感恩,挖掘善的力量。

  本报记者 时培磊

多媒体诠释新闻
聚焦城市故事

  2017年6月5日晚上7点多钟,济南舜耕路突然传出一声呼救。一名男童被压到车底,女司机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危急时刻,十多名热心市民“义”拥而上,抬车救人,男孩被送至医院。
  情报站壹粉(齐鲁壹点用户昵称)爆料此事后,我们立即赶赴医院,看望男孩伤情,采访当事司机。在齐鲁壹点客户端第一时间推送消息,并与读者互动,寻找这些平凡的好心人。
  工人、白领、公交司机、帅气小伙,这群做出善举的好心人在“壹粉”的帮助下,很快都被找到。通过监控、市民拍摄的视频,我们还原了事发现场。看到事故,公交车司机、乘客、过路的市民、大巴车里的上班族都往下冲,十多人瞬间聚集一起将SUV抬起,男孩从车底被拽出……一幕幕的场景让人震撼、感动,这些凡人善举折射出的是整个城市的文明积淀。
  每一天,我们的城市充满着形形色色的事情,它们或已发生,或能预知,或毫无预兆,我们部门的职责就是收集、筛选其中有价值的事件进行调查、报道。
  我们的一天经常是这样度过的,早上我们去医院、城中村采访煤气中毒事件,去寻找为流浪汉点外卖的小伙;下午我们去采访共享汽车退押金遇困难的事情,到独居老人家里采访老人的暖心心愿;晚上,我们随时准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可以说我们的新闻报道范围几乎攘括了所有领域,接触着社会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和事。
别样的生命感悟
带上感动继续前行

  过去的一年是忙碌的。到现场去,到读者中去。我们在现场,而不浮于表面;我们在现场,而不尾随事件;我们在现场,而不人云亦云。缜密采访,理性思辨,独立判断,我们以新闻的视角观察世界。
  这一年,我们关注弱势群体,不少人因此改善了生活条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我们呼吁设立了上万个“环卫工人歇歇吧”,冬天干完活,喝上一杯热水,歇一歇,环卫工人都说很暖心;我们关注无声川菜馆,三名聋哑人的创业故事让人感动,读者们拿着报纸去店里吃饭让老板有了更大动力;我们关注为救白血病儿子,夜班后还要拼命去送外卖的父亲,一位好心人当天就捐款10万元钱,帮他克服了眼前的困难;我们深夜为儿子要做骨髓移植却丢了全部家当的母亲找钱包,她几近崩溃,得知钱包被找到后喜极而泣,她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总有一些人和事,给予我们别样的情感冲击和生命感悟。总在那么不经意一瞬间,我们洞察到生命个体间的相互怜惜,因爱而生希望。
  这一年,我们弘扬社会正能量,见证了人性的闪光点。我们对话为园林工人买饭的“加菜哥”,寻找为流浪汉点外卖的热心小伙,点赞救煤气中毒的小伙于危难之间的三位好同事、为救落水男子满身沾满污泥的帅气小伙等等。读者们感慨,济南的这个冬天真暖,人人争先做好事取代了冷漠成为主流。
  在新闻的最前线,与具体的人和事发生正面的接触与碰撞,通过这些人和事,我们真切地感受和洞察着时下社会生活的运行规律,也正是贯穿其中的“善”的力量,让我们始终相信: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善,弥合分歧,构建和谐。2018年,我们将背负所有的感动继续前行,扎根读者中,可以同甘,更能共苦,让善的力量始终温暖你我、激励前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