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曲山艺海伴虫鸣

   □白峰
  民国济南号称“曲山艺海”,济南人不仅喜欢曲艺和京剧,而且鉴赏力也高。不论京、津两地的班子南下,还是海上名角闯京城,都要先到济南拜拜码头,济南唱不红,别处也就甭去了,回家洗洗睡吧,或者就继续操练,直到济南认可了,才可以走江湖。
  济南有一位说书的名角张立武,爱极了蛐蛐,在老一代玩家手中有他一号。
  张立武,1920年生人,祖籍高唐,幼时家贫,父母多病,家境十分困难。民国二十三年(1934),随姐姐——西河大鼓艺人张立云来济南走江湖,十四岁拜名家傅泰臣为师,习唱西河大鼓。因急需挣钱养家,仅学艺三载便提前出师。
  济南人对大鼓书可不陌生,《老残游记》里的黑妞白妞就是唱大鼓的,不过唱的是梨花大鼓,以柔媚见长;《老残游记》写于1903年,到张立武学唱大鼓书的时候,大鼓书在济南至少也风行了三十多年。在张立武从艺之前,1928年前后,京城艺人章翠凤来济南萃卖场的茶园子唱京韵大鼓,这京韵大鼓是京城名家刘宝全所创,从京剧里化出来的东西很多,章翠凤虽自己也有师傅,却也私淑刘宝全学了几年,唱词工雅、大方,全无女气,济南唱了三年,红透了半边天,回京后才正式被刘宝全收了徒弟。章翠凤对济南人的热情和大方印象极佳,也真在济南赚到钱了,后来到底是嫁了个济南人,好像是个铁路高级职员。章翠凤后来去了台湾,晚年出过一本《大鼓生涯的回忆》,对当初在济南的那段生活有颇多回忆。
  张立武学的是西河大鼓。这西河大鼓源自河间的木板大鼓,起于清代的道光、咸丰年间,传入天津后,被称为西河大鼓,因为天津人管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张立武十六岁登台献艺,想成名并不是容易之事。他最初在师父书场内抢早演出《秦琼下海州》,秦琼是咱济南府的英雄,张立武年少,精气神俱佳,天资又高,受到师父及听众喜爱。后经历多年磨练摔打,社会阅历渐深,艺术上更富创造力,擅演《呼、杨合兵》《东汉演义》《薛家将》《前后七国》等书,又得评词名家刘荣长《大明英烈》一书,演唱名噪一时,成为济南书坛一大将。余生也晚,无缘聆听张立武先生说书,但是刘延广先生的《秦琼下海州》我有幸听过一场,只能算一个段落,多年之后,依然记忆犹新。不知道他们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
  过去江湖上八个行当,金、皮、彩、挂,平、团、吊、柳,各有自家的祖师爷。比如算卦的金行,以周文王为祖师爷,盖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西伯拘而演《周易》”;说相声的以东方朔为祖师爷,源自《史记·滑稽列传》;而唱大鼓书的则以周庄王为祖师爷。江湖人调侃唱大鼓的行儿叫“柳海轰”,据说在尧舜的时代,朝堂里设立谏鼓,虽是以下谏上,亦是一种教化的意义。周庄王曾在古时击鼓化民,所以唱大鼓的亦自承是正风化俗,劝化人民的。
  张立武自幼习武,性喜斗虫,又喜唱英雄节烈故事,故其为人亦刚烈。济南人有张立武三打日本人的故事流传,说的是日据时期,张立武曾有三次动手打了日本兵。可谓血气之人。
  张立武说书是高手,但玩蛐蛐独服刘冠三,跟随刘冠三多年,持弟子礼甚恭。当时,每到虫季,谢宝钧、柏良、张立武等人常在刘冠三家碰面,学习虫艺,但刘冠三毕竟是旧时代过来的人物,又是资本家,抱持着传统旧观念,总觉得艺人乃是“下九流”,终未应允列入门墙之内。但事实上张立武的虫艺于刘冠三处所得甚多,亦是蛩坛大将。
  张立武玩蛐蛐玩了一辈子,他家住魏家庄西市场附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的书场就在人民商场西侧土山旁边,能容纳四百人听书,收入不菲。那时候土山是济南最大的蛐蛐市场,张立武拥趸众多,人脉广,人缘好,所得好虫亦多,很多爱好者以送虫给他为荣。去年我还见过张先生的一位邻居,说起张先生来,一脸尊崇。还说起他小时候,张先生以点心换他逮的蛐蛐的旧事。细想起来,张先生蛮可爱的。
  当代评书名家田连元最初起步还得说就是从张立武的书场开始的。1955年,19岁的田连元来到济南,先是在西市场演艺场子给说书的弹弦,后来经人介绍到“立武书场”帮忙开场、垫书。多年以后,田连元回忆说:“济南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演员叫张立武,说书的,在济南开书场,400人坐席,天天爆满。给他说早场的人病了,我给他代场说了三天,他的徒弟说:‘师傅说你说得不错。’张立武每天提前早来半个小时在外面听:‘这小子再长一长,发展发展,能出息个角儿。’这句话似一针强心剂。”这年冬天,辽宁本溪曲艺团到曲山艺海的济南招人,把田连元招入团里,后来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当时,张立武演出的保留节目是他和师傅共同整理的西河大鼓《小八义》和《铁道游击队》。张立武的精湛表演给田连元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济南虫坛也因为有张立武这样又谦逊又有风骨的先生而充满骄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