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泰山岩岩

  泰山“孔子小天下处”石碑
  《封禅大典》实景演出
  泰山皮影
  泰山泥塑
     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他对山水的热爱非同一般。孔子一生爬过的最高山莫过于泰山,泰山在他的心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孔子也成就了泰山的名气。正应了那句话:“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人中之泰山。”
仁者乐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留下了与孔子有关的许多遗迹。沿着传统的线路登泰山,起始处就有著名的“孔子登临处”石坊;在泰山极顶通往碧霞祠石阶路向北,有一石阶岔路,道口有“望吴圣迹”石坊,这里的北山岗被称为孔
子崖;青帝宫东上便是岱顶的平顶峰,密集分布着许多有名的石刻,“孔子小天下处”石碑就在这里……
  最妙的还是泰山之上的孔子庙。泰山孔子庙位于岱顶望吴峰海拔1472米处,是全国名山中罕见的儒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山门外两侧墙壁镶嵌一副石质对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历来为人所称道。
  现在的泰山熙熙攘攘,无论寒暑阴晴,前来登山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然而在孔子时代,泰山是齐鲁两
国的交界之地,山高林密,并没有太多人文景观。尤其是一些人迹罕至之处,经常有野兽出没,于是便有
了泰山脚下“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就是这么一座鲁国边陲之山,在孔子心中却充满了分量。“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话虽然是孟子所言,但真真切切道出了孔子的心声。
  我们无法算清孔子究竟多少次携一众弟子登临岱顶,但毫无疑问,从少壮青年到垂垂老矣,孔子总是愿意攀登泰山,一探天道人伦之究竟。
  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每个人对人生和世界也会有新的领悟。站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世间的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化为过眼烟云,万古长存的唯有残垣断壁与飘扬在空中的历史回音;置身寂静的撒哈拉沙漠之夜,心静如春雨秋水,世间一切都可放弃,唯有天地才是永恒。
  试问,一次次站在泰山之巅,孔子又会收获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明代《泰山志》有句话:“泰山胜迹,孔子称首。”某种意义上讲,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成就了泰山,而巍峨的泰山也成就了孔子。
  “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多少爱恨都作了土,人生最后唱出悲歌时,孔子又想起了泰山。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孔子思想,惠泽四海。
实景演出 让游客多住一晚
  孔子是个求知欲极强的人,来到泰山,自然也不只是为了欣赏大自然风光、磨练意志那么简单。
  泰山自古就是一座名山、圣山,传说中的泰山神更是掌握着人世间的个体生死和政权更替,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祭祀泰山,便成了一件神圣的政治大事,封禅由此而来。
  所谓“封”,是在高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高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相传秦朝之前,有七十二位贤君曾经到泰山进行封禅。为了印证这种说法,孔子登临泰山时做了详细考察,从而对封禅这种礼制有了新的认识。
  儒家以礼为重,而国家之礼的重中之重便是封禅大典。如今,除了登泰山以外,观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也成了不少人到泰山旅游的优先选择。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山东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以泰山文化为创作素材,将秦、汉、唐、宋、清五朝皇帝登山封禅的历史背景作为创作主线。演出主要表现了华夏民族敬畏天地的精神导向,弘扬和歌颂了中国历史文化上所呈现的“天人合一”精神。观看这部实景演出,可以对封禅、对泰山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场演出弥补了泰山多年来的夜间旅游空白,对提高泰山旅游品位、提升泰山品牌有重要作用。演出品牌打响之后,许多游客选择在泰安多住一天,由此形成了食、宿、行、娱、游、购等一系列需求,对当地经济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一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需要六七百名演员参与。其中,有一二百人都是当地的农民,有助于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始于2009年,如今也已经走过了近十年光景。过去十年,正是中国各地力推大型实景演出的十年,《印象丽江》《宋城千古情》《长恨歌》等竞争者层出不穷。时间往往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一部作品趋于成熟,又容易造成程式化倾向。
  实景演出本身面临着市场的洗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追求自我完善。与电影等其他文化产品相比,实景演出是“活的”,是会生长的。精品是在实践中反复打磨出来的,只有不断地打磨完善,才能永葆艺术活力。
泰山皮影  独角戏世界罕见
  提起泰安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首推泰山皮影和泰山泥塑,两者身上都带有浓厚的泰山本土文化烙印。同时,随着近年来泰山旅游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它们的名气越来越大,受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泰山游”的重要一环。
  朱玉馨出自泰山皮影表演世家。据她介绍,泰山皮影与其他地方的皮影相比,除故事选材、皮影制作外,最大的不同就是“十不闲”。其他地方的皮影有“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说法,表演往往需要七至九个人来完成。而在泰山一带,一个人便可以搞定,这需要艺人“脑里想着词儿、嘴里唱着曲儿、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相当于五官、四肢、头脑一刻都不能闲着,这种“皮影独角戏”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孔子的形象在泰山皮影戏中经常出现,他的思想更是深深融入了泰山皮影戏,融入了每个人之中。对此,朱玉馨认为,传统文化是扎根在每个人血液中的,每个人的行为、言语都保持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在保持古老技艺传承的基础上,近年来,泰山皮影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尝试把流行音乐、绘本等现代元素融入,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并喜爱这门古老技艺。随着与旅行社、学校合作,如今,泰山皮影戏表演经常是一票难求,名声在外。
  玄绪东是泰山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泰山泥塑源于“女娲造人”的美丽传说和祭祀泰山制作神兽的现实需求。泰山泥塑艺人用自己独具的艺术慧眼,以泥巴为载体,将久蓄心迹而又呼之欲出的形象,用双手去捏揉,用雕刀去刻画,用心灵去滋润。
  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永恒的魅力。近年来,玄绪东尝试着不断丰富泰山泥塑的内涵,如今泰山泥塑产业链不断延伸,已发展为“一泥、一画、一石、一墨、一陶”的布局,泰山泥塑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他非常重视泰山泥塑的保护,积极走出国门,让海外人士了解泰山泥塑。他还实施了“泰山泥塑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
  “造化之功,神手之力,神也,妙也。”在玄绪东看来,泥土文化身上所蕴含的特质和哲理恰恰能反映出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群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强的可塑性。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片  本报记者 张九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