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俗俗的苏轼

   □辛然
  苏轼俗俗的。他擅长并喜欢描写人间各种感情,除了自己丰富跌宕的情感,还会笑笑老少配、叹朋友的小妾重情重义,爱管各种闲事;他是个杂家,有着充沛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美食、瑜伽、酿酒、制墨……最重要的是,他是宋朝文化标杆,文采好、写字漂亮,漂亮到他自己都不觉得。所以,他的诗词经常被后人引到烂俗,他的逸闻趣事特别多,他……好似生而为俗世尤物,是最有烟火气的知名古人。因为如此励志又平易近人,大家倒不太在乎他有多倒霉了,甚至有些忘记他“黄州惠州儋州”的坎坷,只玩味他的洒脱,颇有物尽其用的意思。
  苏轼最让人接受的地方,是遭遇挫折但并没有他的偶像刘禹锡还那么斗志昂扬,后者形象太过高大而令人心生敬畏。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苏轼身上看不到明显的斗志、精进等充满雄性荷尔蒙的状态。他与其他文化标杆们比,总是缺少可比性,圆润有加,自信且容易幸福。他喜欢夸夸这个、赞赞那个,对自己也常有暗暗的满意。遭遇挫折时,他总能快速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苏轼在海南岛时,一边感叹自己离家好远“常作东南别”,一边看到当地咀嚼槟榔的妇人牙齿黑,随后作打油诗调笑。如果你是皇帝,你也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心太大,是不是罚得不够?据说这位妇人也回敬了他,大意:你知道不知道,你被皇帝一贬再贬,就是因为你这张嘴啊!妇人都比他懂这个道理。
  确实,苏轼好几次被贬谪,几次导火索都是他倒霉后写的诗词,一点都不难过不说,还透露出莫名的小确幸。贬谪黄州,他虽然钱不多,但仍要保持有酒有肉,还自己酿酒;贬谪惠州,他说:这里的荔枝真好吃,怎么也吃不够,留在这吃一辈子好了!甚至还达到了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当然,这不是真开心,而是不抱怨。苏轼也会写自己的境遇,房子漏雨、饭不合口、仕途不顺,但那些诗句就是清爽舒缓的描述,读不出一丝抱怨,更别提悔恨、烦恼了。这种人,就算叫苦连天你也不会信。大概苏轼的朋友刚要提笔写信安慰下他,他就告诉你如何发明了新的酿酒法子,自愈性太强了。苏轼心高气傲,后来摔得很惨,但也只是起身拍拍衣服继续走路。别人看了,会说“豁达”“豪迈”以及“有趣的灵魂”。但总觉得这些词,最好留着赞美他人用,谁知道这背后要学多少忍受无奈的技术——这种从容恐怕不是一个人愿意要的。
  在某些方面看,人都是差不多的。苏轼书法有名、文章出名,在才华的映衬下,从不开心中找出一些开心来,被后世夸赞。如果抛开他的才华,那么他大概也跟我们一样,要从微不足道的人生中逐渐学习一些可以控制的套路,学会自律,面对正在经历的种种。荣辱本出于俗世,而回到俗世中去,却可以忘却荣辱,仿佛大隐隐于市。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说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应该不是在说仕途如何,而是他对老了的最终总结。那些“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事情,早已化为笑谈;枯木不应逢春、荡舟本无目的,恍恍惚惚之间,人生天地之间,爱过错过都不是多大的事情,能接受自己疲惫的身心,是最大的归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