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残奥健儿再创佳绩为家乡争光

  ▲荣登残奥领奖台的郑元超。  (资料片)
  ▲如今郑元超在残联工作。   本报记者 支倩倩 摄
     郑元超,普集街道水泉村人,双手先天性缺失。2006年入选国家残疾人自行车队,在国际大赛中先后夺得多枚奖牌。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他曾夺得一枚银牌和铜牌。时隔十年,近日,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上,40岁的郑元超再次获得两银两铜的优异成绩,为家乡争光。

  本报记者 支倩倩
通讯员 彭肃丽

北京残奥会上
夺得两枚奖牌

  8月9日,记者见到了郑元超。今年40岁的郑元超自幼没有双手,身残志坚的他向记者回忆起从事体育事业的历程:2004年,郑元超还是一家福利工厂默默无闻的“打工仔”。就是在这期间,他的运动天赋被当时残联的翟理事长发现,并被残联推荐参加了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田径项目比赛。2005年,郑元超与自行车正式结缘。
  2006年,郑元超凭借实力入选国家残疾人自行车队,在代表国家队比赛的日子里,郑元超曾远赴马来西亚、法国、哥伦比亚等国,屡次摘取奖牌。2008年9月10日,在北京残奥会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决赛赛场上,耐力较好的郑元超负责最后冲刺的重任,最终他们以50秒48完成了比赛。这个成绩也是他们组队以来骑出的最快用时,仅比英国队慢了1秒,屈居亚军。而在此前,郑元超在男子1公里计时赛中打破残奥会纪录,并夺得了1枚铜牌。这位在体育竞技场上百折不挠的章丘小伙,两度登上北京残奥会领奖台。对取得的这些荣誉,郑元超表示:“这一切都不是我一个人的,背后有许多人和我一起在默默地付出。”
苦尽甘来
帮妻子扔掉双拐

  记者了解到,2002年郑元超和患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张霞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当时的郑元超每个月仅有二三百元钱,生活相当拮据。窘迫的家境和疾病,都阻挡不了他们的幸福感。郑元超在外刻苦训练,张霞在家照顾孩子,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彼此报喜不报忧。
  “由于妻子的左腿不能自由伸展,终日靠拄拐行走。在家还要照顾孩子,每逢看到妻子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我心里就像针扎一样疼。”郑元超告诉记者,他暗下决心为妻子治病。自从2005年郑元超结缘自行车后,由于平时训练的缘故,他每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2008年残奥会结束了,郑元超趁这段时间抓紧给妻子治病,经过两次手术,成功帮妻子扔掉近30年的双拐,实现了自由行走。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郑元超和妻子张霞几度落泪。
不惑之年
换个舞台继续发光

  2014年,郑元超的女儿出生。采访时,记者在郑元超家里看到了他一对懂事的儿女。“今年儿子考上了理想高中,女儿听话可爱,妻子也能自由行走,一切都很好。”郑元超表示,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除了感谢妻子,还有教练、领队及各级残联关心和支持他的众多工作人员。正是有了社会各界的关爱,才让自己得以免除后顾之忧,安心投入训练,屡获佳绩,过上现在的生活。
  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上,郑元超再次获得两银两铜的优异成绩。郑元超表示,这样的成绩实在不值得宣传,现在自己已经40岁了,说实话身体真的有点吃不消了,正在考虑当教练,希望寻找到好苗子,换一个舞台为体育继续发光发热,当然如果队里需要,他一定会全力以赴。
  目前,郑元超是普集街道残联的工作人员。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在赛场上叱咤风云。这位顽强、乐观、朴实的体坛骁将,40年来风雨兼程,他用艰难书写了真情人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婚姻的真谛。也用汗水与血水,在摔打中练就了自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