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每天1万多步,她上街巡查城市问题

  上街巡查城市管理问题。
   文/图 本报记者 孟杰 
  毛巾、水杯、扇子,这是济宁高新区数字城管采集员陈霞每日上岗必带的防暑“三件套”。连日的高温天,陈霞虽已总结了自己避暑的小“套路”,但仍没能逃过在暴晒下变黑,因此被同事打趣一到夏天就成了“黑天鹅”。在济宁高新区数字城管63人的采集员队伍中,同陈霞一样的女性“黑天鹅”们占了多数,她们上班就是出门“采集”,一天高温下步行巡查8个小时,充当城市的“双眼”,让科技新城里里外外变得更加美丽。

  全身裹得严实 
皮肤也被晒得黝黑

  毛巾、水杯、扇子,早晨8点半,清点了一下包里的物件,陈霞开始了一天的上街“采集”工作。
  9号网格,是陈霞目前负责的区域,这片位于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中心区域的网格,汇集了大型的写字楼、公园、绿地,人流量很是密集。
  “从主干道开始顺时针转,然后徒步进入次干道,再沿小路巡查。”透过路边的行道树,早晨的阳光还不是特别强烈,但从大禹西路再到东沿街小道,陈霞的白色工作服后面还是湿了一大片。
  10点一过,整个城市好似架在炭火上的蒸笼,阳光也愈加强烈,陈霞额上的汗珠已经开始成颗滚落,陈霞用手捋了捋湿哒哒搭在额头上的刘海,这时候,偶尔吹过的一阵微风和恰巧路过的一片荫凉地也成了此刻的奢侈。
  户外将近40度的高温,陈霞却是长裤长袖,将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比起热,我们更怕晒,穿短袖是凉快点,但是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很容易受伤。”陈霞说,刚开始进入夏季的时候,有时候还会穿件短袖替换,但胳膊被晒到脱了几次皮后,就再也不敢贪凉了。
  “有些同事出门会戴口罩、戴帽子、头上也裹得很严实,但走一趟下来,口鼻都会不舒服。”长期户外,虽然陈霞会随身携带防晒霜,但一个夏季过来,还是被晒得黝黑,也因此从采集班里得到了一个绰号——“黑天鹅”。
  在济宁高新区数字城管采集员队伍里,像陈霞一样的“黑天鹅”们占了多数。鉴于最近持续高温,为了避免在高温酷暑天气下采集员中暑,采集班也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对作息时间做了相应调整。
  “我们平时下午1点半就要到岗的,现在只要遇到36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采集员们就可以在3点以后上岗,并可以视情况自行在网格内找地儿避暑。”济宁高新区数字城管采集班班长马彬介绍说。
每天要走上万步
见证环境越来越好

  在9号网格,陈霞主要负责巡查可视范围内的一切城市管理“问题”,大到道路破损,小到乱丢烟头,都需要陈霞集中精力边走边看。由此,陈霞还总结出了自己工作的小口诀,即“多走多看多行动”。
  “这种情况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道路破损,一个是路沿石移位。”拿出“城管通”采集手机,陈霞将在巡视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了济宁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平台。“坐席人员收到问题后会按照问题的描述、分类及责任部门进行派遣,相关部门办结后,我们会收到系统消息,需要再去现场进行核查反馈,最后才能确认结案。”陈霞说,自己每天除了需要在网格内的大小主次干道上正常巡查至少4遍,收到核查任务时,还需要再去现场进行核查。
  “一遍走下来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如果遇到需要自行处置解决的问题,时间将会更久一些。”陈霞说,作为一名采集员,采集的就是平时不容易发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徒步巡查则是最有效的方式,工作3年来,自己每天的行走记录都要在万步以上。
  8号、9号、11号、12号……在采集员的岗位上工作了3年,大大小小的网格陈霞差不多已经巡查个遍,也意味着她的足迹已经踏遍高新区的角角落落。作为城市的“眼睛”,她和同事们也见证了高新区近年来市容市貌的巨大变化。
  “路上的垃圾少了、马路‘陷阱’得到及时处理了、城市设施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了……”除了肉眼能够看到的变化,陈霞说让她感触最深的还是居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文明素质一天比一天增强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