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济南10区县聚齐才29年

     济阳撤县划区,济南市就此将形成8区2县的行政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济南的行政区划几经变迁。值得指出的是,济南的行政区划界线则是在1999年确定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变更要报国务院批准,而且没有特殊重大原因是不允许改变的。

  本报记者 王杰

行政区划有时代痕迹
曾设泺源区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济南的行政区划几经变迁,带有鲜明的时代痕迹。1949年,济南辖区按数字顺序划分为第一区至第十一区。次年,第七区至第十一区分别更名为郊一区至郊五区。1951年,增设郊六区。
  1955年9月,根据国务院“市辖区应改为地名称呼”的指示,济南将第一区和第二区合并,因其大部分区域在历山(即千佛山)之下,起名为历下区;第三区因辖区内拥有泺水之源——趵突泉,而更名为泺源区;第四区因辖区内拥有横跨京沪和胶济铁路的天桥,而更名为天桥区;第五区因大部分区域位于市区中心,更名为市中区;第六区则因区域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改为槐荫区。郊一区至郊五区分别更名为黄台区、北园区、段店区、药山区和玉符区。
  1956年,撤销泺源区,其行政区划分别并入天桥、历下和市中3个区;撤销黄台、北园等5个区,设立郊区。这样,济南分为五大区,即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和郊区。
市中区消失两年
1987年历城设区

  1958年,省内县级行政单位掀起撤销合并潮。泰安市(县级)和莱芜、新泰、宁阳、历城、章丘、长清六县划归济南市管辖。同时,撤销济南市郊区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历城县。次年,肥城划归济南。此时,济南辖区面积空前扩大,除原有四区外,还包括泰安的1市7县,南到新泰、宁阳,直接与济宁、临沂等地区接壤。
  1959年,济南市撤销市中区,以普利门为界,以东划归历下区,以西划归槐荫区。同时,设立市东区,以历下区以东、郭店以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61年,撤销市东区,恢复市中区。此时,泰安专区也得以恢复,除历城县留在济南市,其余各县市复归泰安专区管辖。
  “文革”时期,历下区改为红卫区,市中区改为红旗区,天桥区改为向阳区,槐荫区改为东风区。直到1973年7月1日,各区原区名才得以恢复。
  1978年5月,重设济南市郊区,以历城县的东郊、西郊、南郊和北园4个区为其行政单位。同年11月,原属泰安地区的章丘、长清重新划入济南。1985年3月,平阴县由泰安专区划归济南。198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历城县和济南市郊区,设立历城区。1989年12月,德州地区的济阳县和商河县划归济南市。章丘县于1992年撤县设市,长清县于2001年撤县设区,济南形成6区4县(市)格局。
  2016年,章丘撤市设区,形成7区3县格局。如今,济阳撤县设区,形成8区2县的行政格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