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六大盐碱地同插秧四个月后迎来收获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海水稻,只是耐盐碱水稻的一种俗称,并非直接用海水浇灌,因为海水的含盐度达到了千分之三十以上,一般的农作物根本无法耐受。在这里的海水稻,实际上是按照不同程度的海水与淡水配比进行灌溉,从而模拟出不同程度的盐碱地情况,培育稻种的耐盐碱性,目前使用的是千分之六含盐度的水。”据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28日,“海水稻”在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龙江大庆、东营军马场、青岛城阳区、浙江温州、延安南泥湾六地同时插秧,基本实现了“海水稻”对中国主要盐碱地类型的“全覆盖”。
  “海水稻”绝非按字面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而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它可以长在滩涂和盐碱地。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新型耐盐碱水稻。
  该负责人介绍,海水稻从今年5月份插秧,到目前成熟收获,生长过程的幼穗分化期大致可分为8个阶段,并有一定的口诀:一期肉眼看不见,二期苞毛现,三期毛茸茸,四期粒粒现,五期隐可分,六期叶枕平,七期穗绿色,八期穗即现。在这期间,技术人员护理这些海水稻材料时,只除虫、不杀菌,为的是考察海水稻材料的抗病能力。此外,这些海水稻材料在幼穗分化期时就已呈现出了耐盐碱性状的差别,有的抽穗饱满,有的则出现稻叶卷曲发黄,抽穗不充实。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