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廉政档案成为全区“护林员”

     本报济宁11月8日讯(记者 晋森 通讯员 张美荣 荣允) 目前,兖州区给全区10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近5000名党员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并为干部制作了廉政身份证,做到对干部心中有数,切实当好全区“护林员”。
  8日,当记者来到兖州区的廉政档案柜,一排排整齐清晰的廉政档案卷宗映入眼帘,兖州区全区近5000名党员干部的廉情信息都在其中。“每份档案内容包括领导干部的基本信息、住房、出国(境)、配偶子女从业和收受礼品登记等情况。”兖州区纪委档案室工作人员介绍,在信访件的核查过程中,通过查阅廉政档案,可以随时进行核验。
  兖州区纪委通过每年填报开展廉政工作有关情况,督促党员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定期考察廉政情况;通过填报家庭操办婚丧喜庆等方面情况,动态掌握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通过全面收录群众反映问题核实、党政纪处分等方面情况,为廉情研判、廉洁评价提供扎实依据。同时,严格落实述职述廉、信访、问责等制度规定,把党员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谈话提醒表等18个方面的内容全部纳入“廉情”电子档案系统,利用这些大数据对党员清正廉洁情况实现分类管理、分析研判和廉情预警,一人一档,及时采集,让廉政档案成为干部廉情的“测量仪”,增强了党员干部监督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同时,兖州区纪委不定期对廉政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抽查,发现个人信息不实、不全、不及时的,及时予以纠正整改。廉政档案动态管理实现了对领导干部重要事项、重大调整、重要活动等关键环节的全程、实时监管,是党员干部廉政情况的“校验器”。
  个人婚丧嫁娶、财产变动、违纪违规处分、函询诫勉谈话……干部廉洁档案的信息录入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为档案分析提供了详实数据和具体事实支撑,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兖州区纪委负责人说,廉政档案一方面作为干部考察、推荐、考核、评价以及党风廉政审查等的重要依据,成为干部任用的“过滤器”。另一方面,廉政档案电子系统管理系统还专门设计了廉情预警功能,针对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实施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标识“四种形态”等级的“四色预警”,对隶属人员处分集中的单位也排序预警,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促进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
经开区动态扶贫 真脱贫不返贫
  本报济宁11月8日讯(记者 晋森 通讯员 刘祥鹏) 经开区实行动态管理、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脱贫状况及生活需求,落实靶向治疗,及时更新精准扶贫户档案,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强化跟踪检查,确保真脱贫、不返贫。
  经开区组织帮扶干部,每月深入所包保精准扶贫户开展走访调查至少2次,做到户户见面,人人对话,对照贫困户实际,认真登记,对贫困户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计划等严格对照核实,及时更新精准扶贫户档案。
  另外,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点的识别方法,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做好数据清洗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根据贫困户调查识别结果,坚持逐级公示、严格筛选,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实现全面覆盖。以村为单位,组织帮扶人员和村组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一户一户统计,按照脱贫标准,灵活运用各类政策,坚持缺啥补啥,确保真实脱贫。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实行定期回访,继续保障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对有返贫迹象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脱贫成效,确保不出现新的返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