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单县行先才人 兴振村乡:

   ◥在河南省郝堂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磊带领大家交流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的感受。
   中央党校教授刘忱、杨宁、沈凌、王煦等来单县调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对美丽乡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在河北省花山村,学员们聆听乡建专家邓蓉的讲解。
     本报通讯员 刘厚珉  
    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如今,“人才”已经成为单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热词”。
  单县面向社会聘请、培养专业人才,为乡村发展精心编制规划与设计,确保农村人居环境的科学发展。
农民走进清华大学课堂
    今年3月,单县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下发了“美丽乡村建设高级研修班参训”的通知,择优招录了50名农村中青年,送到清华大学课堂,利用一年的时间,培养乡村建设设计师,让设计师本土化、接地气,解决乡村建设的设计人才短缺问题。
  单县高级研修班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教材,体现言传身教,实践为主、以劳代课、学艺同授、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教学理念,除了在清华大学校本部学习外,还到河南郝堂、清农学堂(郧阳)教学基地等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地区学习。
  在清华大学清农学堂,单县高级研修班50名学员目标明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安荣说:“我们施训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大视野、接地气、干得了、留得住’,能够参与、组织、指导乡村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本土乡建人才,为实现单县‘农民培训农民,农民建设农村’‘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学员们听了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初夏,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的实训课中,主讲老师祝采朋是农道联众分院院长,规划设计代表项目有郝堂茶人家、樱桃沟、桃源村等。他讲道:“在农村,一个石墩、磨盘摆在什么位置,背后都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演变。这就是乡建设计师需要思考和设计的内容。”祝采朋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感悟与学员们分享,并期许未来的乡建设计师们能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清农学堂的实训课不仅教学员规划设计美丽的乡村,感悟和拥抱“诗与远方”,更重要的是让学员们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破解“三农”难题,切实有效地推动乡村文明传承发展。
  学员陈鑫酷爱建筑设计,向所在的曹叵集村提交了“老屋旧街”保护性改造方案,令村干部和群众耳目一新。“一幢门楼、一扇窗户、一堵残墙……都要融入乡野芬芳、庭院馨香,留住美丽乡愁。”作为乡建设计师、实践者、见证者,陈鑫认为自己应多一份责任担当。
  目前,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把所在村规划、设计、建设作为“实践课程”,既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又参与专业设计团队的活动,多种“小制作”“小设想”被采纳。
  按照高级研修班培训计划,10月25-29日,单县50名乡建人才再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花山村的清农学堂花山培训基地学习。在这个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歇息的小山村,学员们实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弘扬和传承,对享誉“红色湖西”的家乡单县产生了新的规划设计灵感。
把北京乡建专家请进门
    8月15日,来自北京绿十字和农道联众的乡建专家团队孙君、孙晓阳、柳建等分别走访了单县龙王庙、小马庄、三官庙、张武楼、潘庄、邓窑六个乡建示范村,考察各村乡建进展情况。
  龙王庙村因古代建有龙王庙、浮图塔而得名。设计小分队走访调研后,将该村定位为“一日农禅、千年佛韵”,展现“农”“禅”并重的古镇风情,以旅游为龙头,带动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在黄岗镇邓窑村,北京农道联众乡建设计师赵小雨有些激动。当晚,他首次将自己的规划设计方案向期待许久的5家带头示范户进行诠释。
  “这是我给毛继亭大爷家的小院做的改造设计图,迎门墙后的空地设计了饮茶读报休闲处,顺着旋转步梯,到达二楼凉台,这里是揽胜和聊天平台……”赵小雨的设计方案让毛继亭满意,也让其他村民羡慕不已:“真要住上这样的小院,不美得晕过去才怪呢!”
  “我们的设计建设服务周期是两年,这期间我们不光为村庄做整体规划设计,还对每家每户进行设计改造,一户一案,各具特色。”设计团队负责人柳建说,“忙的时候,6个示范村一天要跑上一遍,对每一个设计方案的落地,我们都要跟踪好、监督好,确保实际效果。”一个夏天,灼热的阳光将刘百辰白皙的脸庞晒得黢黑,作为单县乡建设计师团队的一员,她不仅要在现场抱着设计图纸与施工方缜密核对,还要负责与示范户认真沟通,有时一个小小的构图,要反反复复释疑许多遍。
  作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绿色环保倡导者,北京绿十字宣传大使叶榄,其最心仪的“称号”还是“乡建清洁生活设计师”。其“环境清静、人心安定、家庭康宁、世界和平”的清洁之道,对单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群众来说入情达理、切实可行。“搞好垃圾分类从家庭做起,随手捡拾垃圾从自身做起”、“小手拉大手,清洁家庭一起走”活动,设立乡村清洁日、乡村夜话“话清洁”等被农村群众所认可,活动促进村民良好生活习惯形成。
“六字经”呼唤人才加盟
    乡村人才振兴决非一日之功,现实而迫切的选择是围绕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念好“用、育、强、招、请、借”六字经,解决好目前乡村振兴的人才饥渴症。
  乡建规划专家孙君认为,乡村振兴首先要把农村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好、利用好,念好“用、育、强”三字经。比如,要把现有的木匠、瓦匠、石匠、铁匠、漆匠、皮匠、篾匠等能工巧匠“用”起来,将工匠精神和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把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育”起来,逐步实现农民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把作风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强”起来,培养造就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另外,念好“招、请、借”三字经,把外面的优秀人才资源引进来。把胸怀桑梓、成功创业、经验丰厚的人士“招”过来;把教育家、企业家、艺术家等城市精英“请”过来;把高等学府、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借”过来,将智慧、知识、技术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精神财富和技术资本。
  送出去,请进来,顺应时代召唤,单县美丽乡村人才建设体系日臻形成,美丽乡村开始从美好蓝图“照进理想的现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