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郝导华:纪王崮顶探索春秋小国的历史谜团

  纪王崮车马坑
  右为郝导华
  纪王崮一号墓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
     口述人:郝导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一研究室副主任

采访人:本报记者 范佳

考古发现档案:

  纪王崮春秋墓葬位于沂水县泉庄镇纪王崮顶,曾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中出土的器物精美、大气,填补了多项省内、国内空白。此次发现对揭开纪王崮历史传说的神秘面纱和曾经隐没的历史,对研究该地区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墓葬制度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崮顶恢弘墓葬中
竟有异地的青铜器

  回首多年考古工作,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在我心中地位最重。纪王崮被称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居住过的,崮顶面积约0.45平方公里,因规模大,又有“天下第一崮”的美誉。
  所谓“崮”,是在沂蒙山区随处可见的姿态奇特的方形山峰,地貌学上称为“方山”。它们一般顶部比较开阔,周围直壁如削,从峭壁下到山底,坡度由陡到缓,就像戴着帽子的山。
  关于纪王崮有很多传说,老乡们都说在春秋时期,纪国迁都到了这里,山上曾有一个王的都城。再加上这里风光秀美,当地便以纪王崮为核心,从2007年开始建设“天上王城”旅游景区。
  2012年元旦刚过,在景区新建设的水上娱乐项目施工过程中,掘土的挖掘机突然钩上来一堆带有绿锈的“宝贝”,竟然是青铜器以及一些青铜碎片,其中有两件青铜器体格巨大并有铭文。崮顶发现的神秘宝贝,难道与传说中的纪王有关吗?景区负责人也很激动,因为景区本来就想打造纪国历史故事这一主题,“宝贝”的发现使历史故事有了依托。
  地方文物部门高度重视,收缴了出土文物,同时在现场围起围栏,对受损遗迹覆土保护,还派人日夜值班守卫,地方政府则派警察日夜盯防。当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崮顶气候又与崮下相差较大,气温常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西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然而恶劣的天气并没有阻挡文物工作者的热情。很快省文物局对现场进行了考察,确定是一座墓葬,定为一号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在2012年2月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我担任这次发掘的领队。
  墓葬周围我们并没有发现其他遗迹,但是墓葬的规模令人震惊,顺着墓葬的西壁向北延伸26米,竟还没有到达北壁。这么大的墓,让大伙儿心头一亮,这究竟是什么规格的墓葬?沉睡几千年的纪国国君真的会被惊醒吗?  与此同时,山东大学考古系任相宏教授,对被挖出的两件青铜器铭文进行了解读,其中的青铜盂铭文涉及到江国。在纪王崮为什么会出现千里之外江国的青铜器呢?我们既困惑又兴奋。
  随着发掘的进行,墓葬轮廓逐渐显现出来,南北长40米、东西宽13米左右。虽挖掘机破坏了中部及东部的大片区域,北部也被2003年为解决当地用水问题而建的蓄水池破坏,但是墓葬主体部分保存完整,这无疑在严冬让我们心头一暖。
  由于墓葬被破坏而分割成两部分,我们决定先清理南部区域。发掘的难点在于土层中有很多岩石碎渣,容易塌方。随着墓内填土的逐层清理,一个方形的朽木轮廓暴露,这就是外椁室,长9.24米、宽5米。出现外椁室后,大家都特别小心,再向下清理,必然是整个墓葬的核心区域。
  第一个重大发现是北器物箱西端的成套编钟和錞于,它们像一堵墙一样南北排开。
  没过多久,南器物箱暴露出了大批动物的骨骼,在骨骼之下依稀可看到铜鼎方耳和大面积的铜锈。同时中部的内椁和两重棺也已显现。这样,墓葬南部区域的结构已基本明晰,一号墓是由两椁两棺组成,在外椁内,主棺室的周围又有两个器物箱和三个殉人坑。
  北器物箱出土了成批的青铜器,主要有成套甬钟、钮钟、錞于、壶、盘等青铜礼乐器,戈、凿、镞等青铜工具。另外,还有玉牌、古瑟构件等精美的文物。南器物箱则出土了代表墓主人身份和等级的成套青铜礼器,如七件成套的鼎、鬲、铺、罍等。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棺室内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器,器型有琮、戈、璜、环、玦、牌饰,还有玉人、虎形佩等,此外还有玛瑙珠、绿松石饰以及骨珠等。
备受期待的二号墓
只是没完工的空墓

  虽然墓主人的骨骼已经腐朽不见,墓主人的性别年龄都无法判断,但琳琅满目的文物足以令我们热血澎湃。接下来,我们把精力转移到墓葬的北部区域。
  此时已经到四月,眼看雨季要来,我们因地取材搭建起了临时防雨棚。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墓葬北部也逐渐揭开面纱,东部是一个生土二层台,西部是一个熟土二层台,中间是一长7.5米、宽约4米的南北向长条形坑,这个长条形坑肯定是这一区域的核心,大家便把发掘重点放在了长条坑内。
  我们首先挖到的是马骨,大家几乎同时惊呼:“车马坑!”兴奋之余,我们意识到工作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车马坑,木质车子早已腐朽。而发掘中遇到的全是岩石碎渣,一碰就掉,这跟在纯土质的环境中发掘大不一样,怎么清理是难题。
  我们决定先清理南部被破坏的马骨,在马骨颈部,终于发现车衡的痕迹。清理马骨比较容易,但木质车子的清理是个大难题,因为我们发现相邻两车的车轮部位是交叉摆放的,因此清理起来需十分谨慎。值得庆幸的是,木质车体虽然保存不好,但石块总算没有坍塌。随着工作的进展,包括一匹残马和两辆残车,我们陆续清理出七匹马、四辆车,每辆车由两匹马驾驭。这批车马摆列整齐,马头向西,车尾向东,一字排开。这些车有的载铜容器,有的配备矛或装有戈,应该属战车。车高大稳重,马气宇轩昂,这些都显示出墓主人煊赫的身份和崇高的地位。
  更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在一号墓的南部约30米处,通过施工破坏的现场,又发现一个新的岩坑坑穴,坑壁清晰,规模宏大。我们判断是另一座墓葬,定为二号墓。我们对这个墓寄予了很高期望,希望能有新突破解决大家心头的疑问。
  在发掘中我们发现南壁较平直,并出现了二层台。但北部的底面却出现了从北向南层层下倾的现象。这令大家非常不解,一丝凉意掠过心头。最终我们发现大伙儿苦苦等待的二号墓只是一座未完工的空墓。参差不齐的壁面和阶壁、墓葬中处处留有施工中的杂乱痕迹等现象都说明这是一座正在开凿过程中的墓葬,可能由于某种突发事件,凿墓过程被终止了。
  考古有时候就是这么跟人开玩笑,希望出现的不来,而惊喜却在不经意中出现。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岩坑东部的北侧二层的东部发现柱坑5个,分布有一定规律。这与一号车马坑的情况正好相似,应是与墓葬相关的建筑。从整个岩坑填土中出土的陶片分析,这是春秋中晚期的墓葬。二号墓给我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线索。
人为抹去的铭文
引发纪国、莒国说之争

  关于纪王崮的文献记载较少,只是在县志中有零星片断。另外,“纪王崮”还曾有“姬王崮”的名字,后来附会齐、纪这两国战争而说成纪王崮。所以纪王崮的渊源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谜团,崮上春秋墓葬的考古发掘,更是揭开了对这一问题争论的序幕。
  从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来看,墓葬具有春秋中晚期的风格。从规格判断,应是诸侯或诸侯夫人之墓。那么在没有更多出土铭文明确证明,墓主人骨又已经腐朽的情况下,纪王崮顶墓群的墓主究竟是谁?崮上遗迹属于什么国别?围绕着这些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至今还未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任相宏等专家根据一号墓中出土两篇铜器铭文和《沂水县志》的记载,同时结合墓葬规格甚高及出土铜器等情况,认为一号墓葬极有可能是纪国国君或是其夫人之墓。同时认为这里出土的江国铜器应属媵器,认为江国和纪国可能存在着联姻关系。因此,一号墓主人应是来自于江国的纪侯夫人仲子。
  也有学者从墓葬结构、殉人、腰坑、殉狗、墓道位置、有器物箱(库)设置等考古学文化的特征入手,认为纪王崮春秋墓与沂水刘家店子的墓葬有许多共同点。刘家店子墓又有“莒公”的铜器铭文,所以认为崮上春秋墓属莒国。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纪王崮所在的区域属于莒国的范围,莒国在春秋时期拥有大小城邑30多个,在山东地区是仅次于齐、鲁的大国,但莒国的国都距纪王崮有着近百公里的路程,所以墓主人是否是莒国国君还需更多的证据。
  胶东半岛出土较多载有纪国铭文的青铜器说明,纪国被齐国打败后很可能逃去了东方。而且一般来说,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比较复杂,有战争掠夺的,有相互赠送的,有通过联姻嫁娶带过去的等等。挖掘机破坏的带铭文铜鼎和铜盂的出土地点为北器物箱,这里出土铜器的文化因素较为复杂,不但有当地风格,也有其他风格,仅凭两件铜器铭文为墓葬定性,还有商讨的余地。此外,地方县志未指明记载凭据,只说明“相传”,所以不足以据信。
  更奇怪的是,我们通过一号墓出土青铜器的整理和修复,发现有一批青铜器的铭文被人为挖去,其中一件青铜匜器底铭文被刮去的痕迹十分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墓中有一批青铜器是掠夺来的。这反映了在当时社会动荡的环境下,发生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或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动乱。同时,未完工的二号墓也说明发生了某种突发的政治及军事事件。因此墓主人的确定还要通过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考古学文化的综合分析与研究、青铜器及铭文的特征等细节入手,剥丝抽蚕,进一步探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