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海信激光:中国电视40年的光荣与梦想 未来将向更小尺寸、更高画质的激光电视产品发力      用激光电视创造未来   在一次讲话中,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发问:“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思考:方向在哪里?”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一直有着技术反超梦的海信做出了大胆尝试——以激光显示开启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定义的彩电发展道路。   与自然光色域相比较,传统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而激光显示方式可覆盖90%,达到90多万种颜色,使人们能够最接近真实、最绚丽璀璨的全新世界,被产业界誉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   2007年,海信开始进行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并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海信电器首席科学家刘卫东担任课题组组长。2011年,相关研究人员一并划入新成立的海信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显示所,进行产业前沿技术的研发。      试错4年确定技术路线   尽管科技界对于激光显示技术应用的研究时间已经不短,但激光显示技术从“专属精密仪器”的属性,转化成“普通家用消费品”的时间,才刚刚开始。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参照,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需要自己摸索,成为海信研发团队遇到的的最大难题。经过4年的试错,研发团队才找到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的的技术路线。2012年初,一台体现海信激光电视雏形的DLP混合光源激光电视技术原型机在美国CES上展出,这是海信首次公开展示激光电视技术路线。等到一年之后,LG才正式展示了类似的产品。      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但很快,技术的尝鲜者们落入了同样的困境:第一代产品把激光电视需要的激光器、超短焦镜头和屏幕等要素都具备了,但都遇到了产品可靠性问题。海信的选择是招兵买马,继续做下去。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样机到可量产的产品,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又经受了3年的“折磨”,2014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从2007到2014,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海信终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当天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对其进行报道并评价:激光显示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电视显示技术的长期垄断地位。正是凭借在激光显示技术上独树一帜的开拓性创新,海信成为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激光显示标准组组长单位,刘卫东博士成为该标准工作组的召集人。      海信领衔行业新未来   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技术的真正落地还有数不清的关口。所幸的是,海信人一一克服,沿着激光电视这条路坚定地走了下来。从2007年到2018年,11年的破冰,海信从一个产品做到了一个产业,也从一个企业影响到了一个行业。目前,全球20多家企业纷纷进军激光电视行业。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总经理高玉岭把激光电视比作“在口水中长大的孩子”。而让产品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甚至追捧,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最大肯定。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无论是零售量还是零售额上看,海信激光电视都已经稳稳占据中国80吋及以上市场半壁江山,其中8月份的零售量占比更是达到了64.37%。   向更小尺寸、更高画质的产品发力,使激光电视在更多尺寸段上实现其他显示方式电视的替代,是海信激光显示研发团队的接下来的新任务。   “希望未来在我们手中产生。我们不能慢下来,要走的更快、更远。”高玉岭说。   (记者 任磊磊)   从CRT电视、液晶平板电视再到激光电视,中国电视产业和技术的“进化史”,也正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一部变迁史。从技术储备到确定技术路线,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可量产的产品到真正实现产业化,海信用了整整11年。对中国彩电产业来说,原创一个品类实现超越,不再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任务。   海信80吋激光电视L5上市即成爆款。海信提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