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接好“接力棒”,当好港口工匠

  卢翔超,1987年,男,日照港集团铁路运输公司“徐玉金班”劳模工作室班长。   2018年,卢翔超带领班组一年完成技术攻关3项,其中新型缸套专用吊具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我们年轻人有知识、不怕难,更要像前辈们把心扎在本职工作中。”谈起工作感悟,卢翔超说,“其实幸福就是让自己专注在修车这件事上,每当看到机车轰鸣地返回作业场区,自己心里比蜜还甜。”
  卢翔超正在检修机车制动装置。
     文/片 本报记者 隋忠伟                 


  薪火相传
铸造港口工匠精神

  29日,记者在日照港集团铁路运输公司机务段见到了卢翔超,他正在班组成员对机车维修进行讨论。 “班组成员都很厉害,大家经常一起抓培训、搞创新,建实训室、编故障案例、开成果发布会。”卢翔超说,这个平台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的聚合效应,自己的维修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2012年初,卢翔超进入日照港集团铁路运输公司工作,担任机车副司机。2015年3月进入“徐玉金班”,从事机车传动、走行和柴油机的维修。2016年11月,卢翔超从师傅徐玉金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徐玉金班”班长以及工作室负责人。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为“徐玉金班”的二次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潜心探索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门道,班组很快获得“全国港航系统优秀质量小组”称号。
  在徐玉金的影响和带动下,卢翔超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带领班组完成技术攻关课题十余项,节约维修成本超过30万元,其中内燃机车安全提钩装置和柴油机缸盖缸套漏水测试装置两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卢翔超本人也获得了2017年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
  工匠精神,是执着,是创新,也是一代代人的传承,“咱当不了科学家,可以做一名能工巧匠。我们传承了他的手艺,更重要的是要传承他踏实肯干的韧劲。”卢翔超说。在师傅徐玉金的眼中,卢翔超谦虚好学,每当工作中遇到困惑和压力时,都会主动找人交流,这点让他很放心。徐玉金告诉记者,“我常常开导他一定要甩开膀子加油干,年轻人干事情一定要有不服输、不怕难的劲头。”
不仅技术好
也是管理创新能手

  机车中修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班组全员三个月才能完工。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压缩工期,卢翔超与班组员工一块分析研究,发现缸套吊装过程,因为吊具设计不合理,导致效率太低。通过一遍遍测量,试验,他们终于设计出一款安全简便高效的缸套专用吊具,把机车中修工期压缩了两个工作日,这项成果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8年,卢翔C超带领班组一年完成技术攻关3项,其中新型缸套专用吊具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面对工作量大、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紧缺等发展瓶颈,怎样才能让一个人顶三个人用呢?卢翔超决心开展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彻底打破班组内的专业壁垒,让每个人都成为“多面手”。他提出“三三制”培训计划,即每人至少能胜任3项以上技能,每项技能至少有3名员工能胜任,至少有3名员工能胜任班组全部工作。通过记名维修制、红旗设备评比、故障案例分析等手段,全方位提升机车管用养修效能。
  “我们年轻人有知识、不怕难,更要像前辈们把心扎在本职工作中。”谈起工作感悟,卢翔超说,“其实幸福就是让自己专注在修车这件事上,每当看到机车轰鸣地返回作业场区,自己心里比蜜还甜。”
见证城市生长
感受时代变迁

  1989年,日照建市,到现在已经30个年头。“我是1987年出生的,论年龄,我比日照还大两岁呢。”卢翔超是一个地道的日照人,他的成长,见证了日照城市的发展变化。
  “小时候家住在奎山,周边唯一的高楼还是一栋二层的教学楼,高楼建筑很少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增加了许多,宽阔笔直的街道,跟我小时候的日照反差很大。”卢翔超感叹道,日照的高速发展,提升了日照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道路宽敞明亮,交通方便快捷,环境更加优美,市民素质也有显著提升,公交车上让座、随手捡起垃圾、井然有序购置年货……日照现在也有了文明城市处处可见的文明风尚。”
  “现在高铁有了,飞机场也有了,市民出行变得更方便了。而且现在日照定位旅游城市,环境很适合居住,能生活在日照,我感到很幸福。”他希望,日照的发展能越来越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