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孙艺,冲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29年的坚守,他仍保持最初的热情
2019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周刊
2019.5.15
B03
星期三
  本报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陈曾曾
  每次疫情的暴发流行,都伴随着生与死的考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济宁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孙艺从来都是说走就走,不讲任何条件。29年的坚守,他以疫苗为武器,与各类传染病作着斗争,由于疫苗的广泛接种,天花、脊髓灰质炎等曾让人谈病色变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彻底被消灭,为人民群众撑起了无形的健康保护伞。
  见证免疫规划的变迁
他保持着最初的热情

  初见孙艺时,正值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一大早,他就和同事在仙营绿地忙活开了,向市民科普介绍有关预防接种的各种知识。孙艺自1990年起分配到原济宁市防疫站(现济宁市疾控中心)就一直从事免疫规划工作,包括预防接种、管理、疾病监测防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诊断,以及全市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等,对政策、常识、专业知识等了如指掌,也见证了济宁免疫规划从点到面的变化。
  1996年以前,预防接种服务还是以乡村医生为基础负责接种,管理相对分散,之后就开始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定点集中式接种,现在服务形式已达到数字化预防接种形式,从取号、查体、接种、观察等各方面都有提示,使预防接种服务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以前有的市民很不理解,也不愿意配合,觉得又不会得病,打了针也白打,我们要做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我和同事经常往外跑,从集市到村户里不停地宣传讲解,一天下来,嘴皮子磨破了,嗓子喊哑了,有时连一口水都喝不上。”孙艺介绍,目前,免疫规划科每年管理着六七十万适龄儿童的免疫工作,办公室电话也是市民的咨询电话,由于疾控工作的特殊性和紧迫性,遇到冷言冷语、承受委屈也是常事,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与科学的管控,相应的传染病发病率达到了历史较低水平,免费的疫苗数量也从4种疫苗预防6种传染病到现在的14种疫苗预防15种传染病,疫苗接种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流动儿童分为县域之间流动、地市间流动,有的跨省流动,不易管理,为了让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和当地儿童享受同等化服务,孙艺对儿童健康接种常识匮乏的家庭,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等方式挨家挨户耐心讲解、宣传教育,关心外出务工家庭、流动家庭、计划外生育等重点儿童,不漏掉一个孩子,还推广了家长课堂班,强化健康意识,对待工作,他总保持着最初的热情。
说走就走
他随时准备着

  多年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敌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疫情的突发需要快速反应及时控制,避免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作为一名“免疫人”,孙艺也是24小时待命,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某日,一县区突发麻疹疫情,情况紧急,接到疫情后,孙艺等人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疫情调查、监测、采样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了尽早确定疫情的范围以及发病人群,晚上连夜进行数据统计,对疫情分析、评估后制定防控策略,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工作,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观察,很快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孙艺坦言,在疫情的战场上,疫苗就是手中的武器,争分夺秒就是常态。
  2011年,新疆发生了脊髓灰质炎疫情,为了处理突发疫情,国家原卫生部抽调各地专家到当地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孙艺就是其中一员。到了当地之后,孙艺他们需要对这些患者的症状、表现、检查等进行病情判断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用接种疫苗的方式阻断传播。由于当地免疫规划基础薄弱,两乡镇之间距离远,还要穿越戈壁滩,村庄也相对分散,为了让当地居民早一些建起“免疫屏障”,孙艺和团队每天很早带着干粮咸菜就驱车往目的地赶,到达后直接展开工作,从如何接种、怎样开展人群摸底、怎样宣教等方面一步步建立,回到大本营已是深夜,第二天又要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就这样,在孙艺和其他专家团队的一起努力下,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当地免疫规划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孙艺坦言,免疫规划工作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到了历史较低水平,作为一名“免疫人”更要再接再厉,脚踏实地的走下去,为人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孙艺(右二)为市民科普健康知识。本报记者 黄健恒 摄
  扫码看视频
1岁患儿失血休克命垂危 济医附院建立骨髓通路,打通“输液最后一公里”
做好水样采集检测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本报济宁5月14日讯(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张勇 辛美云 刘娜) 12日,一家长带着1岁幼儿驾驶四轮电动车外出时,不慎发生车祸,被紧急送到济医附院。
  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紧急对其救治,完善CT等检查,在小儿外科观察时,患儿出现了烦躁、呼吸急促、抽搐、四肢发凉等症状,医护人员立即心肺复苏,并转入PICU进行抢救。
  “患者处于休克状态,需要立即输液抗休克,但因其外周循环系统衰竭,血管干瘪,无法进行静脉输液,我们当机立断在患儿的右小腿上进行了骨髓穿刺,建立了骨髓输液通路,护士立即利用该通路给患儿快速输液治疗休克。”该院PICU主治医师李建伟介绍,在抢救的同时紧急为患儿腹腔穿刺,发现患者腹腔大出血,决定立即手术治疗。
  紧急电话联系手术室,PICU和小儿外科医护跪在抢救床上一边持续地为患儿心肺复苏、气囊加压,一边不停地推注液体同时迅速将患儿转移到手术室,与手术室无缝链接开展抢救。
  “患儿腹腔内出血严重,已经达患儿整体血量的一半以上,在整个救治过程中,静脉通路始终建立不上,对救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能通过骨髓腔穿刺通道来支撑,心脏功能恢复正常后我们立即进行了肝脏修补……”李建伟介绍,最终在小儿外科、PICU、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联动下实施手术,经过术中止血,修补破裂肝脏,成功抢救了患儿生命,目前患儿已转入PICU密切观察。
  据了解,骨髓腔输液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建立的紧急输液方法,是利用长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经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目前在国内应用尚不普遍。当无法建立静脉通路时,这种方法是建立“生命通道”唯一、最安全和便捷的途径,有效避免了外周静脉通路不耐受刺激性药物、穿刺针易脱落、血管塌陷难以建立静脉通路以及深静脉穿刺技术要求和成本高、潜在危险多等不足。
  本报济宁5月14日讯(记者 李锡巍 通讯员 汪娜娜) 近日,为进一步了解任城区2019年枯水期饮用水卫生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任城区疾控中心组织开展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对城区市政供水的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和乡镇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感官、化学、毒理、微生物、消毒剂等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
  采样组根据饮用水监测目的、监测范围、监测点设置和各个集中式供水的数量、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供水能力和供水覆盖人口等基础信息进行调查核实,以进一步完善任城区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资料。截止到5月7日已完成廿里铺、长沟、南张、安居、唐口、喻屯和城区二次供水共计58份水样采集,目前,各样品正在检验检测中。
  出品:健康融媒新闻事业部 编辑:李锡巍 组版:李腾 校对:周惠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