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蓝天保卫战”他坚守20年
太白湖新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胡涛,用行动守护碧水蓝天
2019年06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区·人物
C02
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 编辑:李蕊 组版:李腾 校对:马云雪
  文/本报记者 马云雪
图/视频记者 王飞
  信访调查处理、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深入企业……谈起环保工作的日常,太白湖新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胡涛比喻自己像“陀螺”。如今,“白+黑”、“5+2”早成为家常便饭。从业20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新区的碧水蓝天,努力绘就太白湖新区的崭新画卷。
  扫码看视频
  辛酸苦辣在其中
碧水蓝天在行动

  谈起太白湖新区,市民第一印象便是天蓝水绿、空气好。除了太白湖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也离不开区环保人的坚守与努力,太白湖新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胡涛就是其中一位。从业20年来,从信访调查处理、企业现场管理巡查、环境违法案件处理、尾气检测查处等,这些琐碎,早已成了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企业环保意识很强,只有环保到位了,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胡涛告诉记者,从2016年强力整治以来,环保机制也在“从无到有”的不断健全,企业自觉了,而更欣慰的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提高。原来市民看到污水、污染,忍忍就过去了。如今信访量日益增多,无论噪音还是异味,市民都愿意去反映给他们。去年济宁大暴雨,高校生活园小区内南面未利用土地积水严重,市民立马反应有异味。但其实雨水积水已不属于环保污染职能,但收到市民反映,倍感欣慰。
  而最艰难的时候,还要回到前些年济宁市空气质量约谈,开展的大面积严查专项行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身为一线工作人员的胡涛压力巨大,有时需要从早上8点检查到凌晨两点。在2017年春节检查一家污水处理厂时,一脚踩空的胡涛右胳膊粉碎性骨折。做完手术只休息7天的他,缠着绷带继续奔波在检查路上。在多次劝阻企业整改无效后,身负工伤的胡涛受到了连带的责任,一时心中苦闷。
  “当时企业表面迎合,晚上继续偷偷干。”压力巨大的胡涛那段时间最多时从家往返6次,当看到一家家企业在环保治理下逐渐走向正规,看着太白湖新区的蓝天白云,胡涛渐渐明白了肩上的重任。
获得感在身边
环保任重而道远

  谈起工作的成就感,胡涛印象最深的还数太白湖新区济三煤矿附近的矿山环境治理。2016年底,济三煤矿新闸村东面有条煤炭的专用生产路。
  “前面走车,后面看不见路。整个村庄的村民不敢开窗户,更不敢穿白衣服。”除了灰尘满天,土路坑坑洼洼也让村民交通不便。为将环境治理落实到位,胡涛与同事一起通过地面硬化、洒水、喷淋等多项设施,让整条道路一尘不染,村民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心里很欣慰,以后走在这条路,想起参与过战斗的日子,感觉努力没有白费。”胡涛坦言,环保工作是一个常态化治理的工作,波动性强,特别是在建筑工地,检查的多了就规范,可能松懈反弹。未来,他将竭尽全力在常态化治理方面多下苦工。
  如今太白湖新区空气质量排名名列前茅,而每日抬头看天,随时打开手机查看监看空气质量早已成了胡涛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工作外,胡涛对家人心怀愧疚。遇到环保严查时,经常早出晚归,回家吃饭更是奢侈。而他已经连续四年放弃了年假,战斗在环保的一线。
  太白湖新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胡涛。
太白湖新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规划基建科科长郑玉荣 磨炼成专家,她肩负重担前行
  扫码看视频
  太白湖新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规划基建科科长郑玉荣。
  涉及多部门协调
初遇项目成难题

   5月30日,见到郑玉荣时,一身干练的制服,一头乌黑整洁的短发,而上扬的嘴角时刻挂在脸上。谈起规划基建科工作,“杂、繁、难、急、重”早已成了常态。而对郑玉荣来说,每天接触的不同事物,是压力也是挑战,更是让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比如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会涉及到与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等多部门直接沟通,同时也要协调区相关部门配合工作。”郑玉荣介绍,同时工程中涉及到的各项程序更是复杂繁琐,可研、设计、立项、土地、许可等一些开工前手续的办理,和开工后的质量控制、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工程进度的调度,还有完工后的质量检测、交工验收、工程质保等一系列的工作。
  谈起最艰难的时候,还要是2007年临荷路工程。初次接触负责重大工程的郑玉荣,对建造道路的过程没有乐然于心。为搞清楚施工工序,哪怕凌晨两点施工,她也到现场向技术人员学习。白天在现场,除了每一道工序不放过外,每日挤出时间来钻研工程方面的书籍,成了她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白天看书,晚上实践,时间长了一个工程从无到有就心中有数了。”作为工程相关负责人,郑玉荣坦言,从前期工程到现场发现问题协调建工,前期因为专业知识不够,监理或者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对管理也存在嫌隙。很多时候她和同事需要借助外部专业技术人员或找监理帮忙去现场,发现问题后再集体商议,而郑玉荣则一心想改变这些。
施工现场“不怯场”
成长即是最大收获

  如今的郑玉荣时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也因为工程项目,在提升自己同时成了半个“专家”。她笑称,如今面对各类工程,心里有底气不怯场。对于工程上的诸多问题,也能鞭辟入里的直说要点,施工单位管理也更加顺利。
  去年郑玉荣与同事完成了两个市级重点交通项目工程建设的推进工作,西浦路改建工程建设历时六个月完工,于2018年10月17日竣工验收,全线通车。环湖大道东线工程的前期准备及各项支持性文件的办理已经完结,即将正式开工。兖矿集团“三供一业”移交工作中,通过多次谈判、磋商为太白湖新区争取矿外路维修资金2480万元,并完成了矿外路大修工程的前期勘察、设计、立项等工作。
  谈起工作最大的收获,郑玉荣说,既不是自己所负责的道路建设,也不是前期工程的诸多协商,而是在重任来临时,能够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回头来看,她很感谢这份工作,对比前些年的自己,更加稳重、缜密、细致的去处理好工作,就是最大的收获。
  工作繁忙的郑玉荣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像正常妈妈一样及时去做家务、关心是她心存愧疚的地方。而日益苍老的父母是她的另一个牵挂,原本两周回家一次给父母帮忙整理家务,日渐繁忙的工作让她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她希望在做好工作同时,多找些时间好好陪陪家人。
  文/本报记者 马云雪 图/视频记者 黄健恒

  说起交通运输和港航局规划基建科,从与交通局、公路局、等诸多市直部门的直接沟通,到农村公路路网建设方面涉及到一些专业业务较强的工作,其“杂、繁、难、急、重”让人望而却步。而对太白湖新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规划基建科科长郑玉荣来说,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随着责任越大,收获也越来越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