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痴社长”和他的地瓜情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陶相银通讯员王文琪于沅伶
2019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乳山市乳山寨镇南司马庄村,于录东可是十里八乡无人不知的“瓜痴社长”。从1999年种到2019年,从3亩种到400亩地,于录东一直种的都是地瓜。
  今年,为了种地瓜,47岁的于录东做不少“痴事”,不仅成立了地瓜合作社,最近更是花12万买了台种地瓜的机器。在平常人眼里几毛钱一斤的地瓜,到了他眼里可是“金饽饽”,不少村民笑话他被地瓜“附了魔”。
  去年,于录东种植的400亩地瓜全部供应乳山本地的粉丝厂,不仅经济效益不错,还不用为销路发愁。细心的他也注意到村里其他人都是家庭种植,“小打小闹”一年下来赚不多少钱。
  本着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今年3月份于录东成立了保民地瓜合作社,带着村民“抱团”种地瓜。在他的“撮合”下,合作社与粉丝厂搭上了线,粉丝厂对合作社的地瓜实行市场保护价格收购,村民也过上了“种不愁销”的好日子。如今,他的合作社已经有30位村民加入,合作社地瓜种植规模达到1600亩。
  于录东这个“地瓜社长”刚上任就遇到了“麻烦”。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合作社出现了没人种地的尴尬景象。1个月前,合作社的村民找到他反映招不到工的问题,眼看着离栽苗的日子越来越近,作为社长的于录东心里也只能干着急。
  一个偶然的机会,合作社得知潍坊有一种地瓜自动种收机,可大幅度减少人工投入,这引起了大伙儿的兴趣。当打听了价格后,大伙的兴趣瞬间扫地。“12万!这得种多少地瓜才能种出来。”面对高昂的价格大伙儿也只能“望机兴叹”。
  看着大伙儿失落的样子,于录东一咬牙当场拍桌子,“机器钱我全掏了!”
  “不买设备就没法栽苗,合作社的1600亩地都要荒废,我不能让跟着我干的村民做赔本的买卖。”于录东说道。
  犁地、盖膜、插苗、浇水……七个步骤一气呵成。5月25日,于录东看着重金买来的“大家伙”5分钟就把以前人工一个小时的地弄完,心里乐开了花。
  于录东买的这台地瓜自动种收机来头可不小,它是威海地区第一台地瓜自动种植与收获的机器,不仅效率是人工的五倍,而且在苗距和施肥用水上更加科学,产出的地瓜的品质更好。
  为了让村民尽快地熟练机器,于录东先是自己的地里反复的练习,摸索出一套操作指南,后又邀请市里的农机专家给合作社的村民上了一堂操作课。合作社的村民用机器只需和于录东打声招呼,至于租金,用于录东的话就是“给个油钱就行。”
  南司马庄的这个“瓜痴社长”,不仅舍得花钱买机器,更能“折腾”。2018年,乳山市农技站在全市推广省农科院新研发的“济薯25号”,村民担心乳山的水土不适合种植新品种,一直没人敢尝试。于录东得知后,立即与农技站取得联系,为了给新品种的地瓜“腾地”,他当天就组织人把10亩地刚栽不到一周的地瓜苗全部拔掉,换种新品种的瓜苗,这也让他直接损失了1万多,不少村民心里纳闷他这样“折腾”图个啥?
  “图的就是让大伙赚钱多点!”于录东试种的“济薯25号”在保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淀粉率达到38%,比老品种整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粉丝厂收购地瓜是根据其淀粉率来定收购价格,这下村民的地瓜更值钱喽。”于录东笑着说道。经过与粉丝厂的商议,“济薯25号”的每亩价格比老品种提高了500元。今年,合作社的1600亩地全部换种新品种地瓜,预计比去年能多收入80万元。
  于录东硬是用身上的“痴劲”带着村民,靠着地瓜趟出一条致富路,不少村民背后喊他“瓜痴社长”。
  “瓜痴又咋了,只要能带着村民致富,我才不管他们叫我啥!”在于录东眼里,这样的“痴”,值得。
  最近闲不住的于录东又开始忙着琢磨将合作社的地瓜产业链向下延伸,组建自己的粉条加工厂,带领着合作社的村民从地瓜身上赚更多的钱。

  村民使用地瓜自动种收机栽种地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