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法治之外无“捷径”
2019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扫黑除恶”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谨防有意无意将其当成了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除了法治,基层治理别无“捷径”可走。
 本报评论员 王学钧
  一对耄耋之年的农村夫妇,竟成了江苏邳州扫黑办通告上的嫌犯。虽说这则新闻已经爆出了不少天,被刑拘的陈迎先、范沛荣夫妇也已被取保候审回到家中,可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依然居高不下。
  原因很简单。要知道,当事老夫妇可不是一般的老——一个91岁,一个81岁。如此高龄,这对老夫妻不但没有衰弱得自顾不暇,竟然还能“强悍”到“涉黑”的地步!如此巨大的反差足以令人惊讶。惊讶之余,人们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想法,想对这对夫妇有更多的了解——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究竟为什么成了扫黑办通告上的嫌犯?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遗憾的是,邳州警方为此发布的通告非但没有及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以经不起推敲的行文激起了更多更大的疑惑。
  7月5日,邳州警方以扫黑办名义发布通告,称经侦查已抓获陈楼镇村民陈迎先、范沛荣、陈广礼三名犯罪嫌疑人,并面向社会有偿征集三人的违法犯罪线索。通告一出,立即引发热议。7月19日,邳州警方为此再发通告,称陈楼镇村民陈广礼指使父母陈迎先、范沛荣长期无故霸占集体房屋拒不退还,并在公安机关根据举报依法调查期间,多次到派出所对调查民警辱骂、阻挠调查,造成较坏社会影响,因涉嫌寻衅滋事罪,陈广礼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陈迎先、范沛荣被取保候审。这则通告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解答”,但是,不少人强烈质疑其中的某些“说法”的正当性。
  邳州警方称以寻衅滋事罪对陈迎先、范沛荣夫妇及其子陈广礼实施刑事拘留,不过,至少从报道的情况来看,说陈迎先、范沛荣夫妇及其子陈广礼的某些行为涉嫌违法没错,是否已达到犯罪的地步,恐怕不无值得商榷之处。至少,通报所呈现出来的情况尚不足以支撑寻衅滋事罪的“判断”。为了打消公众的疑虑,邳州警方最好能公开更多的证据。
  就算寻衅滋事罪最终被坐实,也不意味着通告就没问题了。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和“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扫黑除恶”有着明确的对象与界限,并不是所有的涉嫌犯罪人员、所有涉嫌犯罪的行为都可归于“扫黑除恶”之列。至少从邳州警方通告的内容来看,陈迎先、范沛荣夫妇及其子陈广礼的行为似乎并不具有“黑恶势力”的特征,以“黑恶”论处有些“用力过猛”了。“扫黑除恶”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必须慎重对待,谨防有意无意将其当成了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这种做法徒有法治的表象,其实是对法治的误读与亵渎。
  基层治理并非易事,更非随意之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除了法治,基层治理别无“捷径”可走。基层治理的法治之路是一步步走成的,基层治理的法治素养是一点点养成的。对肩负公共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而言,最要紧的是把依法治理的功夫用在平时。不能平时懒得在基层治理上花“笨功夫”,及时依法化解各种问题,等问题被“养”成了“老大难”,再找“机会”搭便车、走“捷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